"寒夜客来茶当酒":在寒冷的冬夜,有客人登门拜访,主人便以茶代酒,盛情相邀,
# 寒夜:冬天。
"竹炉汤沸火初红":竹制的火炉里,炭火初红,炉上的水壶中,水正沸腾翻滚,热气腾腾。
# 初:刚刚。,汤沸:热水沸腾。,竹炉:指用竹篾做成的套子套着的火炉。是一种烧炭的小火炉,外壳用竹子编成,炉芯用泥,中间有铁栅,隔为上下。
"寻常一样窗前月":窗前的月光与平常并无不同,
# 寻常:平时。
"才有梅花便不同":只因几枝梅花绽放,月色便显得格外不同。
# 才有:同“一有”。
杜耒:南宋诗人
杜耒lěi(?——1225),南宋诗人。字子野,号小山,今江西抚州人。尝官主簿,后入山阳帅幕,理宗宝庆三年死于军乱。其事迹见于《续资治通鉴》卷一六四。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以友情为题的七言绝句。描绘了寒夜之中客人来访,主人点火煮茶热情招待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美好的氛围,表达了因友人到来,寻常夜景变得格外不同的欣喜,体现了朋友间真挚、高雅的情谊。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描绘“寻常一样窗前月”,本是常见的普通夜景,可因“才有梅花便不同”,月光下有梅花点缀,画面瞬间添了雅意。借“窗前月”与“梅花”组合的清幽之景,一方面,含蓄传递主人与客人在寒夜相聚,因志同道合、交流投机,而觉平常月色因梅花变得独特的愉悦;另一方面,以梅花象征客人高洁品格,借景赞美友人,让这份寒夜相聚的情谊,在月色梅花的映衬下,更显高雅、真挚,把对友人的赞赏、相聚的欣喜,融入景物描写中。
3. 分段赏析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两句,如细腻工笔,绘出一幅暖人心扉的画面。寒夜本是清寂、凛冽的,而客人的到访,打破了这份冷寂。主人以茶代酒,这一行为极有分量—若为寻常泛泛之交,寒夜相逢或会备下酒食周旋,可此处“茶当酒”,分明是把客人当作了灵魂相契的挚友。这意味着客人是常来常往、知根知底的熟客,双方情谊早已超脱世俗礼数,无需用酒肉来装点;更暗示访客与主人同属清雅之人,在这万籁俱寂的寒夜,对围炉煮茗、以茶叙怀的雅事,有着共通的热爱。再看屋内,竹炉中炭火刚燃出初红,壶里的水欢快沸腾,光影跳动间,主客相对而坐,茶香悠悠中谈笑风生。这融融暖意,与屋外彻骨的凛冽寒气形成强烈对照,一冷一暖,不仅是环境温度的反差,更是世俗与雅趣、孤寂与共鸣的分野,把主客间深厚且超脱的情谊,烘托得愈发醇厚。“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笔锋一转,将视角从室内的温馨,引向窗外的月夜。平日里,窗前明月不过是惯常风景,可当寒梅悄然绽放,幽幽暗香隐隐飘来,再看那月光,竟似被梅花染上了别样韵味,变得格外清朗、高洁。诗人着笔写梅,不只是单纯赏梅赞梅。梅花在传统文化里,本就象征高洁、孤雅,此处借梅花,实则是在暗赞来访友人—友人能在寒夜赴约,与主人围炉品茗,其志趣、品格,正如同这梅花一般高洁不俗。在志同道合的友人相伴下,于月光下对坐清谈,这氛围,与平日里独对明月的寂寥,自是天壤之别。月光因梅而添韵,清谈因友而升华,景与情、物与人交融,把主客间惺惺相惜的情谊,以及对高雅志趣的追求,都融入这看似寻常却又韵味悠长的月夜梅影之中,让整首诗的意境,在简洁文字里无限延展,叫人读来,也似置身那寒夜茶叙的场景,感受着这份温暖与雅趣。
4. 作品点评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毫无雕琢之感,营造的意境淡雅悠远,令人回味无穷。
# 苏泂《金陵》诗“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在宫墙自不同”与杜耒诗“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
宋黄昇《玉林清话》
下一篇:宋·梅尧臣《鲁山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