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巢燕子逞翱翔":筑巢的燕子尽情舒展翅膀翱翔。
"微志在雕梁":它们微小的志向,不过是寄身于雕花的屋梁之间。
"碧云举翮千里":(而你笔下的鹤)在碧云之上展翅千里,
"其奈有鸾皇":可无奈天地间还有更尊贵的鸾鸟与凤凰啊。
"临济处":循着临济宗的法门修行,
"德山行":踏着德山派的路径前行。
"果承当":才算真正领悟了佛法的真谛。
"自时降住":自此降伏,
"一切天魔":所有扰乱心性的天魔,
"扫地焚香":扫地焚香,独守清光。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上片以自然景象起笔,借燕子与鹤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营巢燕子逞翱翔”描绘出燕子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姿态,“逞翱翔”既写出其灵动,也暗示着这种飞翔带有炫耀的意味。紧接着“微志在雕梁”点明燕子的志向不过是在华美的屋梁上筑巢,这“微志”二字点出其追求的局限,暗喻世俗中目光短浅的功利之心。随后笔锋转向高远之志,“碧云举翮千里”勾勒出鹤在蓝天白云间振翅高飞、志存千里的豪迈形象,与燕子的“微志”形成强烈反差。而“其奈有鸾皇”中,“鸾皇”作为传说中的神鸟,象征着更崇高的精神境界,此句暗含即便有高远之志,仍需仰望更高境界的谦逊思考。下片转向对精神修行的阐述,融入佛教文化元素。“临济处,德山行”中的“临济”“德山”是唐代佛教禅宗的重要流派,这里代指追求高尚境界的修行之路,暗示词人对精神提升的向往。“果承当”三字简洁有力,意为真正能够担当起这份修行的责任与追求,展现出坚定的信念与决心。结尾“自时降住,一切天魔,扫地焚香”中,“天魔”象征着人生中的烦恼、诱惑与障碍,“降住天魔”后“扫地焚香”的场景,生动描绘出内心摆脱纷扰后归于清净安宁的境界,既体现了词人对精神超脱的追求,也暗含着晚年历经世事沧桑后的淡然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