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o
yìng
èr
sān
jìn
shì
jiàn
sòng
shī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shào
gōng
míng
jìn
tǎn
zhī
gàn
shì
zuì
cǎo
yǒu
liáng
gǒu
jiān
rén
jiàn
jiě
wán
shān
chuān
xiāo
fèn
jìng
wàng
suì
yuè
lài
qún
shū
cán
jūn
wǎng
gài
píng
xiào
móu
shēng
wàn
shì
shū

译文

年少之时,我满心欢喜地以为追求功名之路皆为坦途,哪里会料到,想要在世间谋求发展竟如此艰难崎岖。就如同诸葛亮在草庐中吟唱《梁甫吟》等待明主,而我却没有像狗监杨得意那样的人,来举荐我的才华,让我能像司马相如凭借《子虚赋》得到赏识。如今我只能通过赏玩山川美景来消解内心积压的愤懑,依靠沉浸在群书之中,静静地忘却时光的流逝。十分惭愧诸位像往常一样屈尊前来相送,也没有嘲笑我谋生的本事如此粗疏。

逐句剖析

"少喜功名尽坦涂":年少之时,我满心欢喜地以为追求功名之路皆为坦途,

"那知干世最崎岖":哪里会料到,想要在世间谋求发展竟如此艰难崎岖。

"草庐有客歌梁甫":就如同诸葛亮在草庐中吟唱《梁甫吟》等待明主,

"狗监无人荐子虚":而我却没有像狗监杨得意那样的人,来举荐我的才华,让我能像司马相如凭借《子虚赋》得到赏识。

"解玩山川消积愤":如今我只能通过赏玩山川美景来消解内心积压的愤懑,

"静忘岁月赖群书":依靠沉浸在群书之中,静静地忘却时光的流逝。

"惭君枉盖如平昔":十分惭愧诸位像往常一样屈尊前来相送,

"不笑谋生万事疏":也没有嘲笑我谋生的本事如此粗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宝应二三进士见送乞诗》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围绕自身经历与感慨展开,主题为抒发仕途坎坷及怀才不遇的愤懑。开篇以年少对功名的乐观与现实求仕的崎岖形成鲜明对比。颔联巧用诸葛亮、司马相如典故,侧面烘托不被重用的遗憾。颈联则表明借山水、书籍排解愤懑、消磨时光的心境。写作手法上,善用对比、用典,增强情感表达。整首诗情感沉郁,生动展现了王安石在仕途上的艰难与内心的无奈,体现出宋诗重理趣、善用典的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首联“少喜功名尽坦涂,那知干世最崎岖”,将年少时对功名之路天真地认为平坦顺遂,与踏入社会后才发现谋求功名的艰难坎坷相对比。这种今昔对比,强烈地突出了现实给诗人带来的巨大落差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在求仕过程中的无奈与苦涩。用典:颔联“草庐有客歌梁甫,狗监无人荐子虚”,分别使用了诸葛亮和司马相如的典故。诸葛亮在草庐时吟唱《梁甫吟》,后得刘备赏识成就一番事业;司马相如凭借狗监杨得意的推荐,其《子虚赋》才被汉武帝知晓。王安石借此暗示自己虽有才华,却缺少像杨得意这样的举荐之人,委婉而深沉地抒发了怀才不遇的苦闷。

2. 分段赏析

首联“少喜功名尽坦涂,那知干世最崎岖”,起笔先回忆年少时对功名之路充满乐观,以为顺遂平坦,可现实却截然相反,踏入社会谋求功名时才发现崎岖坎坷,形成强烈对比,鲜明地展现出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抒发内心的无奈与感慨。颔联“草庐有客歌梁甫,狗监无人荐子虚”,运用诸葛亮在草庐吟唱《梁甫吟》后遇明主,以及司马相如因狗监推荐才被汉武帝赏识的典故,以古喻今,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虽有才华却无人举荐、怀才不遇的遗憾。颈联“解玩山川消积愤,静忘岁月赖群书”,写诗人借游览山川消解内心积压的愤懑,依靠阅读群书来平静地度过时光,借外物来寄托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出在仕途不顺时寻求精神慰藉的心境。尾联“惭君枉盖如平昔,不笑谋生万事疏”,诗人对友人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拜访表示惭愧与感激,“惭”字饱含深情。友人并未因自己谋生无术、诸事疏懒而嘲笑,这份情谊让诗人倍感珍惜。在历经坎坷后,友人的真挚情谊成为诗人心灵的慰藉,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在感叹命运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寄题思轩》

下一篇:宋·王安石《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五——五上巳闻苑中乐声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