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溪琢枕绿玉色":端溪雕琢的石枕呈现绿玉般的颜色,
"蕲水织簟黄金纹":蕲水织成的竹席有着黄金般的纹理。
"翰林所宝此两物":信都公珍视这两件物品,
"笑视金玉如浮云":把金玉看得如同浮云一般。
"都城六月招客语":都城六月招待客人时,
"地上赤日流黄尘":地上烈日炎炎,流动着黄色的尘土。
"烛龙中天进无力":烛龙在天空中也无力前进,
"客主歊然各疲剧":客人和主人都被热得疲惫至极。
"形骸直欲坐弃忘":身体真想直接抛开一切忘掉,
"冠带安能强修饰":哪里还能勉强整理冠带修饰自己。
"恃公宽贷更不疑":依仗信都公的宽容不再有疑虑,
"箕倨岂复论官职":随意而坐哪里还顾得上官职。
"笛材平莹家故藏":家中原本珍藏着光滑莹润的笛材,
"砚璞坳清此新得":这里新得到了质地清幽的砚石。
"扫除堂屋就阴翳":打扫堂屋到阴凉处,
"公不自眠分与客":信都公自己不睡把(石枕和蕲簟)分给客人。
"知公用意每如此":知道信都公一向都是这样的心意,
"真能与物同其适":真的能与外物和谐相处。
"岂比法曹空自私":哪里像法曹那样自私,
"却愿天日长炎赫":反而希望天气一直炎热。
"公才卓牵人所惊":信都公才华卓越令人惊叹,
"久矣四海流声名":长久以来四海都流传着他的声名。
"天方选取欲扶世":上天正要选拔他来匡扶世道,
"岂特使以文章鸣":哪里只是让他以文章出名。
"深探力取常不寐":深入探究努力获取常常睡不着,
"思以正议排纵横":想着用正确的主张排除纵横的乱象。
"奈何甘心一榻上":为何甘心在一张榻上,
"欲卧颍尾为洁清":想要在颍水之尾隐居保持高洁。
"贤愚劳佚非一轨":贤能和愚笨、劳累和安逸各不相同,
"顾我病昏惟未死":看我因病昏沉只是还未死去。
"心於万事久翛然":心中对万事早已淡然,
# 翛:张本作萧。
"身寄一官真偶尔":身处一个官职真的是偶然。
"便当买宅归偃休":应当买座宅子回去隐居休息,
"白发溪山如愿始":到白发苍苍时在溪山之间才如我所愿。
# 溪:张本作青。
"看公勠力就太平":看着信都公尽力成就太平,
"却上青天跨箕尾":然后登上青天成为星宿。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对比:“岂比法曹空自私,却愿天日长炎赫。”将信都公的慷慨与法曹的自私进行对比,突出信都公的高尚品德。烘托:“都城六月招客语,地上赤日流黄尘。烛龙中天进无力,客主歊然各疲剧。”通过描写都城六月酷热的环境,烘托出信都公石枕和蕲簟的珍贵以及对客人消暑的重要性。直抒胸臆:“便当买宅归偃休,白发溪山如愿始。”直接表达作者渴望归隐的心情。
2. 分段赏析
“端溪琢枕绿玉色,蕲水织簟黄金纹。翰林所宝此两物,笑视金玉如浮云。”开篇介绍信都公所拥有的珍贵石枕和蕲簟,表明他对这两件物品的珍视超过金玉,体现其高雅品味。“都城六月招客语,地上赤日流黄尘。烛龙中天进无力,客主歊然各疲剧。形骸直欲坐弃忘,冠带安能强修饰。恃公宽贷更不疑,箕倨岂复论官职。”描绘都城六月酷热的景象,客主都被热得疲惫不堪,在信都公的宽容下,大家不拘小节,侧面表现信都公的为人。“笛材平莹家故藏,砚璞坳清此新得。扫除堂屋就阴翳,公不自眠分与客。知公用意每如此,真能与物同其适。”写信都公将自家珍藏拿出分与客人,体现他的慷慨大方,作者对其这种行为表示赞赏。“岂比法曹空自私,却愿天日长炎赫。公才卓牵人所惊,久矣四海流声名。天方选取欲扶世,岂特使以文章鸣。深探力取常不寐,思以正议排纵横。”将信都公与自私的法曹对比,赞美信都公才华出众,声名远扬,且心怀天下,为济世而操劳。“奈何甘心一榻上,欲卧颍尾为洁清。贤愚劳佚非一轨,顾我病昏惟未死。心於万事久翛然,身寄一官真偶尔。便当买宅归偃休,白发溪山如愿始。看公肋力就太平,却上青天跨箕尾。”表达作者对信都公甘于闲适的不解,同时阐述自己对官场的厌倦,渴望归隐,最后对信都公助力天下太平给予期望。
下一篇:宋·王安石《答孙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