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文字黑如鸦":惠施的文章著作多得像乌鸦羽毛一样黑沉沉的,
"于此机缄漫五车":可他对于雪这其中的精微道理,就算读破五车书也还是茫然不解。
"皭若易缁终不染":雪洁白纯净,就算容易被染黑,最终也始终保持本色不受污染,
"纷然能幻本无花":它纷纷扬扬能变幻出万千形态,看似像花,本质上却并非真花。
# 本无:张本作非。
"观空白足宁知处":僧人观照空寂,那洁白的雪花究竟飘落何处,又哪里能知晓,
"疑有青腰岂作家":即便怀疑有司雪的青腰女神,可这漫天飞雪难道是她的家吗。
"慧可忍寒真觉晚":慧可在严寒中忍冻求道,真让人觉得他觉悟得太迟了,
"为谁将手少林叉":可他究竟是为了谁,在少林寺中叉手断臂呢。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写作手法
用典:诗人在诗中以“青腰”暗用古代神话中霜雪之神的典故,为雪景描写注入了深厚的文化意蕴与浪漫想象。“青腰”作为掌管霜雪的神灵,其形象本身便承载着古人对冰雪成因的奇幻解读与神性赋予。诗人未直白描摹雪的形态,而是借这一典故将雪景的生成与神灵的意志相勾连,仿佛眼前的皑皑白雪并非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是“青腰”以神力播撒霜华、凝结天地的杰作。
2. 分段赏析
首联“惠施文字黑如鸦,于此机缄漫五车”以典故开篇,“惠施”乃战国名家,素以辩才卓绝、藏书宏富闻名,“文字黑如鸦”摹其著述浩繁之貌,“机缄”喻精微玄奥之理,“漫五车”则暗含讥讽,虽坐拥五车典籍,却未窥见雪之真谛,起笔即蕴思辨锋芒,为后文铺陈雪之特质伏笔。颔联“皭若易缁终不染,纷然能幻本无花”专写雪之神韵与形貌。“皭若”状其莹洁皎好,“易缁终不染”化用“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典意,彰雪虽处浊世仍葆本色之高节;“纷然能幻”绘雪花纷扬、千变万化的灵动姿态,“本无花”点破其似花非花的本质,既颂其纯净恒常,又揭其虚妄表象,暗藏对有无相生的哲学叩问。颈联“观空白足宁知处,疑有青腰岂作家”融神话于实景,拓雪境之幽远。“白足”借指高僧如白足和尚之属,“观空”言其参悟空性却难觅雪踪,以“宁知处”反诘,凸显雪落无痕的飘渺;“青腰”引传说中掌雪之神女,“岂作家”设问雪神安否以雪为庐,更添雪之空灵超逸、若有若无之韵,赋予自然景观以仙话意趣与空濛美感。尾联“慧可忍寒真觉晚,为谁将手少林叉”引禅宗公案作结,“慧可”系达摩祖师嫡传弟子,曾于风雪中断臂立雪求法,“忍寒”“将手少林叉”(状断臂叉手乞法之姿)复现其求道赤诚,“真觉晚”似叹悟道迟暮,实则以雪之凛冽反衬修持之坚贞,将咏雪与禅思相契,于景物描摹间注入对修行证悟的深沉思索。
下一篇:宋·王安石《赠安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