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jìng

朝代:唐作者:薛能浏览量:2
pán
jìng
xuán
jīng
yōu
niǎo
fēi
xún
duō
tái
suì
tuò
shēng
wēi
biān
jié
héng
fáng
zhī
shāo
dòng
qián
wén
dào
chù
yìng
jiē
diào

译文

沿着蜿蜒的小径缓步前行,忽然惊起几只幽居的鸟儿振翅飞离。寻幽处只见斑驳的苔痕透着古意,脚下不时踩碎新笋的箨壳,发出细微的脆响。横生的竹节如鞭,阻隔着前行的路径,摇曳的枝梢频频拂拭着行人的衣衫。顺着小路向前,听闻前方溪水潺潺,正有垂钓的矶石等着与来客相迎。

逐句剖析

"盘径入依依":沿着蜿蜒的小径缓步前行,

"旋惊幽鸟飞":忽然惊起几只幽居的鸟儿振翅飞离。

"寻多苔色古":寻幽处只见斑驳的苔痕透着古意,

"踏碎箨声微":脚下不时踩碎新笋的箨壳,发出细微的脆响。

"鞭节横妨户":横生的竹节如鞭,阻隔着前行的路径,

"枝梢动拂衣":摇曳的枝梢频频拂拭着行人的衣衫。

# 梢:一作苗。

"前溪闻到处":顺着小路向前,听闻前方溪水潺潺,

"应接钓鱼矶":正有垂钓的矶石等着与来客相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行径》是唐代薛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描绘诗人沿着蜿蜒小径进入,惊飞幽鸟,展现出小径的清幽静谧。颔联通过寻觅古老苔色、踏碎细微箨声,细腻地从视觉与听觉角度,营造出一种古朴宁静氛围。颈联写竹鞭横生妨碍门户,竹梢轻动拂人衣裳,生动地表现出竹林的繁茂。尾联由眼前竹径联想到前溪通向钓鱼矶,拓宽了诗的意境。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善用细节描写,以动衬静,语言清新自然,将竹径及周边景致刻画得栩栩如生,表达出诗人对这清幽竹径的喜爱与陶醉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薛能(817?~880?),唐代诗人。字大拙,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蒲州(今山西永济)人。会昌六年进士,宣宗大中末书判中选,补盩厔尉。懿宗咸通中摄嘉州刺史,历工部尚书方镇从事、侍御史及都官、刑部员外郎等职。僖宗时,任忠武节度使,兵变时被杀。薛能耽癖于诗,日赋一章,平生作诗逾千篇,多寄酬题咏之作。其诗多写日常生活,吟咏与友人唱和,部分涉及现实政治题材。他尤擅作近体诗,常用对比、用典等手法,如诗中多处提及“闲”字,表达自己潇洒、超脱之情怀。有《薛许昌集》10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盘径入依依,旋惊幽鸟飞”,描绘诗人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缓缓走入竹林,周围的竹林枝叶繁茂,“依依”一词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富有生机的氛围。“旋惊幽鸟飞”,诗人的到来不经意间惊飞了栖息其中的幽鸟,以动衬静,更显竹林的清幽宁静。颔联“寻多苔色古,踏碎箨声微”,诗人漫步其间,看到地上长满了古老的青苔,“寻多”体现出诗人探寻的兴致,“苔色古”从视觉角度展现出竹林的古老与幽深。脚下,轻轻踏碎了新落的笋壳,发出细微的声响,“踏碎箨声微”从听觉角度进一步渲染了竹林的幽静。颈联“鞭节横妨户,枝梢动拂衣”,生动地刻画了竹子生长的姿态。竹鞭的节段横生,仿佛妨碍了通行的门户,而竹梢轻轻摆动,不时拂过诗人的衣裳,“妨”“拂”二字,将竹子拟人化,表现出诗人与竹林的亲密接触。尾联“前溪闻到处,应接钓鱼矶”,诗人顺着竹林中的小径前行,听闻前方有溪流,推测小径应该连接着钓鱼的石矶。由竹林延伸到溪边钓矶,给人留下想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包佶《再过金陵》

下一篇:唐·顾况《竹枝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