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朝代:宋作者:王安石浏览量:1
xiǎo
wèi
jià
lán
zhī
hèn
liú
chuán
yuè
shī
chū
xué
shuǐ
xiān
chì
jìng
xún
shān
guǐ
cóng
wén
bīn
fēn
yún
shān
kōng
táng
chuò
yuē
yān
huán
guì
nòng
yǒu
zhōng
huò
wǎng
fēi
qióng
mèng
nán
zhī

译文

小姑尚未出嫁,与兰支相伴,为何会怨恨自己的故事流传于乐府诗中呢?她起初效仿水仙骑着红色鲤鱼,最终追寻山鬼,跟随着文狸。身着缤纷如彩云般的衣衫,手持空荡的棠木船桨,姿态绰约,头戴如烟云般的发髻,独自举着桂木旗帜。弄玉有祠庙,后人终有机会前往,而飞琼之事如梦般难以知晓,小姑的故事也同样如此难以捉摸。

逐句剖析

"小姑未嫁与兰支":小姑尚未出嫁,与兰支相伴,

# 兰支:公用《卫诗》事。

"何恨流传乐府诗":为何会怨恨自己的故事流传于乐府诗中呢?

"初学水仙骑赤鲤":她起初效仿水仙骑着红色鲤鱼,

"竟寻山鬼从文狸":最终追寻山鬼,跟随着文狸。

"缤纷云杉空棠楫":身着缤纷如彩云般的衣衫,手持空荡的棠木船桨,

# 杉:一作襡。

"绰约烟鬟独桂旗":姿态绰约,头戴如烟云般的发髻,独自举着桂木旗帜。

"弄玉有祠终或往":弄玉有祠庙,后人终有机会前往,

"飞琼无梦故难知":而飞琼之事如梦般难以知晓,小姑的故事也同样如此难以捉摸。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小姑》是北宋王安石的七言律诗。此诗围绕“小姑”展开,首联提及小姑未嫁,对其故事流传于乐府诗表示疑问;颔联运用神话典故,写小姑学水仙骑赤鲤,又追随山鬼;颈联描绘小姑形象,身着缤纷云襡,手持桂旗;尾联借弄玉、飞琼的典故,感慨小姑之事难以知晓。全诗借神话传说塑造小姑形象,虚实结合,在对小姑的描绘中,蕴含对未知、神秘情感的探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小姑未嫁与兰支,何恨流传乐府诗”,以疑问起笔,“小姑未嫁”点明其身份,而“兰支”或是与之相关之人或物,此句为小姑故事流传于乐府诗中的情感定下基调。​颔联“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狸”,巧妙化用神话元素。“水仙骑赤鲤”是奇幻之景,暗示小姑对超凡境界的向往;“山鬼”“文狸”出自屈原《九歌》,象征神秘未知,小姑追随它们,展现出其对神秘世界的探索与对别样生活的追寻,进一步丰富小姑形象,使她脱离平凡,充满奇幻色彩。​颈联“缤纷云杉空棠楫,绰约烟鬟独桂旗”,从服饰与仪仗等细节刻画小姑。“缤纷云杉”描绘其衣着华丽,“空棠楫”似暗示她的出行状态或心境;“绰约烟鬟”写其姿态柔美,“独桂旗”则突出小姑的孤独与独特,在这看似华丽的描写中,又隐含着一丝寂寥。​尾联“弄玉有祠终或往,飞琼无梦故难知”,借弄玉、飞琼的典故深化主题。弄玉有祠,后人尚可前往凭吊,而飞琼之事如梦般难以知晓,以此类比小姑,表达出小姑故事如同缥缈梦境,充满未知与神秘,令人难以捉摸,在对神话人物的感慨中,结束全诗,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王安石《送张公仪宰安丰》

下一篇:宋·王安石《登大茅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