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菽中岁乐":中年时以水和豆类等简朴食物为乐,
"鼎茵暮年悲":暮年却因富贵生活而悲伤。
"同胸苦零落":兄弟苦于离散,
"会合尚凄其":即便相聚也还是充满凄凉。
"况乃梦乖阔":更何况在梦中与兄弟分别,
"伤怀而赋诗":因心怀伤感而写下这首诗。
"诗言道路寒":梦中诗里说道路寒冷,
"乃似北征时":就像当年北征的时候。
"叔兮今安否":和甫你如今是否安好,
"季也来何迟":纯甫你为何来得这么迟。
"中夜遂不眠":半夜因此无法入眠,
"辗转涕流离":翻来覆去,涕泪纵横。
"老我孤主恩":我已年老,辜负了君主的恩情,
"结草以为期":希望能以结草的方式报答恩情。
"冀叔善事国":希望和甫你好好为国家效力,
"有知无不为":知道该做的就没有不做的。
"千里永相望":相隔千里永远相互遥望,
"昧昧我思之":暗暗地我思念着你们,
"幸唯季优游":希望纯甫你生活优游,
"岁晚相携持":到晚年我们能相互扶持。
"於焉可晤语":在那里我们可以交谈,
"水木有茅茨":有山水树木,还有茅屋。
"畹兰伫归憩":园中的兰花等待我们归来休息,
"绕屋正华滋":环绕着房屋正生长得繁茂。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封于舒、荆,又谥文,故世称临川先生、王荆公、王文公。神宗时,王安石两度为相,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由于保守派强烈反对,推行迭遭阻碍。王安石的散文雄健峭拔,名列“唐宋八大家”。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诗歌代表作品有《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元日》等。散文代表作品有《伤仲永》《祭欧阳文忠公文》。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
1. 分段赏析
“水菽中岁乐,鼎茵暮年悲。同胸苦零落,会合尚凄其。况乃梦乖阔,伤怀而赋诗。”诗人开篇感慨人生不同阶段的境遇,中年时虽生活简朴但安乐,暮年却充满悲伤。兄弟离散让他痛苦,即便相聚也仍觉凄凉。而梦中与和甫的分别,更使他伤感,于是醒来作诗。这几句为全诗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通过人生境遇与兄弟关系的描述,引出下文对梦境及兄弟情感的进一步抒发。“诗言道路寒,乃似北征时。叔兮今安否,季也来何迟。中夜遂不眠,辗转涕流离。”诗人叙述梦中和甫所写的诗提到道路寒冷,如同当年自己北征时的情景,由此引发对和甫安危的担忧,询问和甫是否安好,同时埋怨纯甫来得太迟。这种担忧与埋怨让诗人半夜无法入眠,辗转反侧,涕泪横流。这几句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对兄弟的深切牵挂,情感真挚而强烈。“老我孤主恩,结草以为期。冀叔善事国,有知无不为。千里永相望,昧昧我思之。幸唯季优游,岁晚相携持。於焉可晤语,水木有茅茨。畹兰伫归憩,绕屋正华滋。”诗人转而表达自己对君主恩情的感恩,希望能报答君主。同时期望和甫能好好为国家效力。之后又表达虽与兄弟相隔千里,但思念不断,希望纯甫生活优游,到晚年兄弟能相聚。想象相聚之地有水木茅茨、兰花盛开,大家能畅所欲言。这部分情感丰富,既有对君主的忠诚,又有对兄弟的期望与思念,描绘的美好相聚场景更表达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
上一篇:宋·王安石《寄谢师直》
下一篇:宋·王安石《塞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