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上春光明媚莺啼燕啭,
# 莺语:黄莺婉转鸣叫好似低语。
"城下烟波春拍岸":城下碧波荡漾,波涛拍打着堤岸。
# 拍岸:拍打堤岸。,春:《舆地纪胜》卷八三作风。
"绿杨芳草几时休":绿杨芳草几时才会衰败,
"泪眼愁肠先已断":我泪眼迷蒙已是愁肠寸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人到晚年渐觉美好情怀在衰消,
# 渐觉:一作“渐变”。,情怀:《诗话总龟》前集卷二四引作年年。
"鸾镜朱颜惊暗换":面对鸾镜惊讶昔日年轻容颜已改。
# 朱颜:这里指年轻的时候。,鸾镜:镜子。古有“鸾睹镜中影则悲”的说法,以后常把照人的镜子称为“鸾镜”。一作“鸾鉴”。
"昔年多病厌芳尊":想当年曾因多病害怕饮酒,
# 芳尊:盛满美酒的酒杯,也指美酒。
"今日芳尊惟恐浅":而如今却唯恐酒杯不满。
北宋诗人,西昆诗派代表人物
钱惟演(962?~1034),北宋诗人。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随父降宋。历任右神武军将军、知制诰、翰林学士、工部尚书、枢密使。谥思,后改谥文僖。其博学能文,擅长诗词,诗宗李商隐,清丽典雅,词彩妍华,精工稳切。他与杨亿、刘筠等诗歌唱和,结集为《西昆酬唱集》,后人称为“西昆体”,其亦是西昆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家王故事》《玉堂逢辰录》《金坡遗事》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暮年感怀词。词中描绘城上莺语、城下烟波的春日景象,借“绿杨芳草”“鸾镜朱颜”等意象,抒发垂暮之愁与政治失意的感伤,展现出宋初纤丽词风的哀婉基调。
2. 写作手法
对比:“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将昔年因病拒酒与今日贪杯浇愁对比,前者是对生命的克制,后者是对绝望的沉沦,鲜明展现政治失意前后的心境剧变,直率有力地凸显“情怀衰晚”的沉痛。比喻:“绿杨芳草几时休”以芳草喻愁,虽不如冯延巳、李煜词深婉,却以“泪眼愁肠先已断”的直露笔法,让连绵芳草与枯竭愁肠形成具象对比,情景相生地强化愁绪的无边与不可逆转。借景抒情:上片“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两句借景抒情。作者以粗线条勾勒春景,城头上莺语唧唧,城下烟波浩渺、春水拍岸,构成动态春景画面。作者并非因景生情,而是借景抒情,将内心的愁绪寄托于景中。“莺语乱”表面写莺声喧闹,实则暗写心境之乱;“春拍岸”以春水拍击岸边的动态,传递出内心的烦乱与愁绪的紧迫。这种写法避免了喧宾夺主,以景托情,达到了“经意而不经意”的抒情效果,使春景成为作者愁绪的载体。
3. 分段赏析
上片:“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两句是上片的开篇写景之句。作者以粗线条勾勒春景,从城上与城下两个视角展开描绘,赋予画面动态之感。“城上风光莺语乱”从听觉入手,描写城头上黄莺啼鸣喧闹,“乱”字生动展现出莺声的纷繁杂乱;“城下烟波春拍岸”则从视觉与听觉结合的角度,描绘城下烟波浩渺,春水不断拍打着岸边的景象。同时,作者在此采用听觉与视觉对比的手法,“风光、烟波”等视觉意象抽象朦胧,“莺语、涛声”等听觉意象具体真切,二者相互映衬。作者此处是借景抒情,并非因景生情,这种处理方式避免了喧宾夺主,达到了况周颐在《惠风词话》中所说的“经意而不经意”的境界,看似随意写景,实则暗含匠心,体现出作者被春声侵扰,无法避春,从而触发满怀愁绪的心境。“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两句转入抒情。“绿杨芳草几时休”以问句起笔,表面是问绿杨芳草何时才会停止生长,实则借年年生发的绿杨芳草,喻指心中无穷无尽的愁绪。在众多以芳草喻忧愁的词作中,如冯延巳《南乡子》“芳草年年与恨长”,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虽都写得深婉,但钱惟演此句更显凄婉。“泪眼愁肠先已断”直白地表达出作者早已是眼泪流尽,愁肠寸断,愁惨之情溢于言表。从表现手法看,作者以绿杨芳草的明丽春景来渲染自己的泪眼愁肠,情景相生,由前面的春色描写自然引发抒情,并且以“变徵之声”将词推向高潮,过渡极为自然。下片:“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鉴朱颜惊暗换”两句继续抒情,且比上片更为细腻。“情怀渐觉成衰晚”并非虚言,钱惟演一生宦海沉浮,凭借刘太后得以“官兼将相,阶、勋、品皆第一”(见欧阳修《归田录》),然而刘太后去世后,他被贬汉东,政治生涯遭受重创,永无出头之日。这种巨大的人生落差,使得他“情怀渐成衰晚”,其中饱含着政治失意的痛苦与无奈。“鸾鉴朱颜惊暗换”化用徐干《室思》诗“郁结令人老”之意,“鸾鉴”即镜子,作者通过对镜自照,惊觉自己的容颜已在不知不觉中衰老。“惊”字生动地表现出作者对时光流逝、容颜老去的惊讶与感慨,从精神与形体两方面,展现出作者面对衰老的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昔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两句是全词的精粹所在,收束有力,使整首词境界全出。同样是写借酒浇愁这一常见主题,作者却另辟蹊径,通过对“芳樽”态度的今昔对比,形成强烈反差。“昔年多病厌芳樽”写过去因体弱多病而厌恶饮酒,体现出对自身健康的在意与对生活的某种节制;“今日芳樽惟恐浅”则写如今借酒浇愁,唯恐酒杯不够深,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在政治失意后的绝望心境,只能借酒来麻痹自己。从全篇结构来看,此句是精彩的“点睛之笔”,使整首词由景入情,由粗及细,层层推进,最终完整地表达出一个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情。有人将此句与宋祁的“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相比较,认为宋祁之句更为委婉,确实有一定道理。但两首词意境不同,宋祁词着意赏春,虽有“人生易老”的感伤,基调仍较为明快;而钱惟演此词因春伤情,抒发的是政治失意者的绝望,二者各得其妙。正如《蕙风词话》卷一所说“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
4. 作品点评
钱惟演借春景抒发伤情,整首词倾诉的是政治失意者的绝望心境。就此而言,词的表达自有其巧妙之处。事实上,词的风格无论委婉或是直露,关键在于一个“真”字。这首遣怀之作在遣词造句上尚未完全摆脱脂粉气,如芳草、泪眼、鸾镜、朱颜等意象,颇具“妇人之语”的特征,实则是作者借其抒写政治失意的感伤,也反映出宋初纤丽词风的普遍特点。
# 侍儿小名录云:“钱恩公谪汉东日(指钱惟演晚年谪随州),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变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往年多病厌芳樽,今日芳樽惟恐浅。’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姬,乃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亦将亡乎。’果薨于随州。”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二
# 此公暮年之作,极凄惋。
宋黄升《花庵词选》
# 妙处俱在末结语传神。
明李攀龙吴从先《草堂诗余隽》引
# 芳尊恐浅,正断肠处,情尤真笃。
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
# 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酒阑歌之,必为泣下。
清张宗橚《词林纪事》
# 不如宋子京“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更委婉。
明杨慎《词品》卷二
# 钱思公谪居汉东日,撰一曲曰:“城上风光莺语乱(略)。”每歌之,酒阑则垂涕。时后阁尚有故国一白发姬,乃邓王俶歌鬟惊鸿者也。曰:“吾忆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其将亡乎?”果薨于随。邓王旧曲亦有“帝卿烟雨锁春愁,故国江山空泪眼”之句,颇相类。
宋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上
# 钱思公谪汉东日,撰《玉楼春》词曰:“城上风光(略)。”每酒阑歌之,则泣下。后阁有白发妓,乃旧日邓王歌鬟惊鸿也,遽言:“先王将薨,预戒挽铎中歌《木兰花》引绋为送,今相公其将亡乎?”果薨于随州。邓王旧曲尝有“帝卿烟雨锁春愁,故国山川空泪眼”之句。
宋王铚《侍儿小名录》
# 谢希深、欧阳永叔官洛阳时,同游嵩山。自颍阳归,暮抵龙门香山。雪作,登石楼望城,各有所怀。忽于烟霭中有策马渡伊水来者,既至,乃钱相遣厨传歌妓至。吏传公言曰:山行良劳,当少留龙门赏雪,府事简,无遽归也。钱相遇诸公之厚类此。后钱相谪汉东,诸公送别至彭婆镇,钱相置酒作长短句,俾妓歌之,甚悲,钱相泣下,诸公皆泣下。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八
上一篇:宋·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下一篇:宋·朱熹《观书有感(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