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ūn
ǒu
chéng

朝代:宋作者:张栻浏览量:2
huí
suì
wǎn
bīng
shuāng
shǎo
chūn
dào
rén
jiān
cǎo
zhī
biàn
便
jué
yǎn
qián
shēng
mǎn
dōng
fēng
chuī
shuǐ
绿
cēn

译文

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逐句剖析

"律回岁晚冰霜少":时近年终冰霜渐渐减少,

# 岁晚:年终。,律回:阳气回生。古人以音乐上的十二音律来比拟一年的十二个月。春夏六个月属阳,称为“律”。

"春到人间草木知":春回大地草木最先知晓。

# 草木:泛指一切能受到季节变化影响的事物,如动植物、水、山等等。

"便觉眼前生意满":眼前只觉一片生机盎然,

# 满:遍布,充满。,生意:生机、生气。

"东风吹水绿参差":东风吹来水面绿波荡摇。

# 参差:高低不齐。形容水面波纹起伏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立春偶成》是南宋初期文学家张栻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节令诗。作者描绘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流露出对欣欣向荣之景的向往。首句写立春时节冰雪消融,次句以拟人手法写树木感知到春天的气息。后两句是诗人的联想,仿佛见眼前处处春风和煦,碧波轻漾。这首诗语句活泼,富有动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文学家、理学家

张栻(1133~1180),南宋文学家、理学家。字敬夫,一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世称南轩先生。绵竹(今属四川)人,徙居衡阳(今属湖南)。他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其主要成就在理学方面。二十三岁时,其理学思想已初步形成,并写下《悫斋铭》。绍兴三十一年,拜理学大师胡宏为师,深入学习程颢、程颐的哲学思想。他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以“太极”为万物本原。主张知先行后、学贵力行、明理居敬。其诗风清新隽永,颇具哲理,时见理趣。主要作品有《论语解》《孟子说》《南轩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诗人本是四川人,立春时节,北方尚是冰天雪地,南方却已冰霜渐少,草木泛起青色,春意初显,风也添了暖意,水也染上了绿。这首诗便是诗人在立春日满心兴奋喜悦之际写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节令诗。诗歌描绘了立春时节冰霜渐少、草木感知春意的景象,体现了春天到来时自然界的细微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日生机的敏锐捕捉与喜悦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春到人间草木知”一句,将草木赋予人的感知能力,仿佛草木能够敏锐地察觉到春天的到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悄然而至时,草木最先萌发生机的景象,赋予自然景物以灵性。借景抒情:全诗通过描绘“冰霜少”“草木知春”“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等春日景象,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融入景物描写之中,借生机勃勃的春景表达了对新春的赞美和内心的愉悦。情景交融:诗中所写的春景是诗人眼中之景,“便觉眼前生意满”一句直接道出诗人面对春景时的感受,景与情相互融合,春日的生机盎然与诗人内心的满足喜悦交织在一起,使诗歌更具感染力。比喻:以“东风如温柔的手”作比,将无形的东风具象化,生动展现出东风轻拂湖面的轻柔姿态;以“水面泛起的波纹,有的深绿如翡翠,有的浅碧似琉璃”作比,把春水的绿与波纹的形态形象呈现,让读者真切感受到立春时节湖面的生机与美感。

3. 分段赏析

首联“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堪称捕捉春意的神来之笔。“律回”二字暗藏时序流转的玄机,旧岁的余韵尚未散尽,新的节候已悄然登场。诗人以“冰霜少”为引子,不着痕迹地透露着寒意渐消的讯息——那些凝结了一冬的冰棱正在阳光下消融,檐角的残雪化作细流,连空气都少了几分凛冽的棱角。更妙的是“草木知”三字,仿佛沉睡的草木都长了灵窍,在冻土之下悄悄舒展根须,枝头的芽苞正攒着劲儿要挣破束缚。这种拟人化的笔触,让无声的自然有了知觉,它们不像人类需要翻检历书,仅凭一丝暖意、一缕和风,便知晓春天的脚步近了。转至“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诗人的视角从细微的草木延伸至阔大的天地,心境也随之豁然。“生意满”仿佛前一刻还萧瑟的世界,转瞬就被看不见的春意填满——路边的枯草下许是藏着新绿,墙角的梅枝上或许缀着待放的花苞,连鸟儿的鸣叫都添了几分清亮。这份“满”,不是繁花似锦的浓烈,而是万物蓄势待发的含蓄,是冰雪消融后土地透出的湿润气息,是空气中若有若无的草木清香。末句“东风吹水绿参差”,则将这份生机落到实处:东风如温柔的手,轻拂过湖面,搅碎了一冬的沉寂。水面泛起的波纹,有的深绿如翡翠,有的浅碧似琉璃,层层叠叠间,仿佛能看见水底的游鱼在欢快地穿梭,岸边的柳丝正蘸着绿水梳妆。

4. 作品点评

全诗以“律回”时节为契机,随着节气循环往复,岁暮的冰霜渐次消融,春天的温煦便悄然而至。“春到人间草木知”一句妙用拟人化笔法,将草木赋予感知时序的灵性——当春意萌动时,草木最先抽芽焕新,此句与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的名句意趣相通,皆以自然物象的细微变化传递季节讯息,颇具韵外之致。结句“东风吹水绿参差”诗人勾勒东风拂动下绿波荡漾的景象,以景作结让诗意余韵无穷,给人以开朗畅快的感染,激励人们积极向上,悠然自得而又有无穷遐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张栻的这首诗,可算作上乘之作。诗人以平静的心态出之,认为冬去春来,四时更替,是自然规律;立春节气一到,放眼望去,便有春意融融的感受,表达的是一种欣喜的心情。在写法上,对仗工整,用词传神,而又不露斧凿痕迹。一个“满”字,把春意写尽,也进而折射出了诗人欣慰的心态。“春到人间草木知”,堪称千古名句。

不详中国茅盾研究会常务理事、硕士生导师翟德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蔡伸《一剪梅·堆枕乌云堕翠翘》

下一篇:宋·潘阆《酒泉子·长忆观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