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àn
·
·
shì
ài
fēng
chén

朝代:宋作者:严蕊浏览量:2
shì
ài
fēng
chén
bèi
qián
yuán
huā
luò
huā
kāi
yǒu
shí
zǒng
lài
dōng
jūn
zhǔ
zhōng
zhù
zhù
ruò
shān
huā
chā
mǎn
tóu
wèn
guī
chù

译文

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是为前生的因缘所致。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总有一天会离此而去,离开这里又如何能待下去!若有朝一日能将山花插满头,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逐句剖析

"不是爱风尘":我自己并不是生性喜好风尘生活,

# 风尘:古代称妓女为堕落风尘。

"似被前缘误":是为前生的因缘所致。

# 前缘:前世的因缘。

"花落花开自有时":花落花开自有一定的时候,

"总赖东君主":可这一切都只能依靠司其之神东君来作主。

# 东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去也终须去":总有一天会离此而去,

# 终须:终究。

"住也如何住":离开这里又如何能待下去!

"若得山花插满头":若有朝一日能将山花插满头,

# 若得山花插满头:“若得两句”:若能头插山花,过着山野农夫的自由生活,那时也就不需问我归向何处。

"莫问奴归处":不需要问我归向何处。

# 奴:古代妇女对自己的卑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是南宋词人严蕊创作的一首自述身世、抒发对自由渴望的词作。这首词的上片讲的是女词人陷入风尘、身不由己的愁闷,她说明自己并无过错,盼望新上任的官员能公正裁决,让她重获自由;下片接着上文无法掌控自身命运的意思,转而描写她在去留问题上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对幸福自由的强烈向往。整首词语言轻快自然,结构连贯,展现了词人的才华与个性。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严蕊(?~?),宋代词人。原姓周,字幼芳。严蕊自小习乐礼诗书,后沦为天台(今属浙江省)歌妓,改艺名严蕊。其善琴弈歌舞、丝竹书画,色艺冠一时。台州知州唐仲友曾命其赋《如梦令》词,后有人告其与严蕊有私,时朱熹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遂将严蕊以伤风化罪投牢查办。岳霖任提点刑狱时,其赋《卜算子》词以自白,遂判令出狱,脱籍从良。其词清淳明爽,今存三首,分别为《卜算子·不是爱风尘》《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鹊桥仙·碧梧初出》。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南宋淳熙九年(1182),浙东常平使朱熹按察台州。因唐仲友所创永康学派与朱熹理学主张相左,朱熹遂上章弹劾唐仲友,其中列数其与词人严蕊涉风化之罪,并饬令黄岩通判拘捕严蕊,先后囚禁于台州、绍兴两地,虽经严刑拷问而词人始终坚贞不屈。后朱熹调任他职,岳霖接掌提点刑狱公事,始释严蕊并询其出处。词人乃赋此词以明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怀​词。介绍了以严蕊自身沦落风尘的悲惨经历为切入点,全词语言质朴却饱含力量,既是封建女性无法自主命运的悲怆写照,也是个体在压迫中迸发抗争精神的词作。

2. 写作手法

比喻:“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用花开花落比喻人生起伏,将命运比作司春之神“东君”。表面写花木荣枯顺应天时,实则暗指自己这类底层女子如同花草,命运完全掌握在当权者手中。这种含蓄的比喻既符合向官员陈情的场合需要,又保留了尊严,不像直接控诉般尖锐,却让读者感受到命运枷锁的沉重。开门见山:开篇“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直接表明态度:她并非天生向往风尘生活,而是命运捉弄。这种直截了当的表达在古代女性尤其是风尘女子的作品中极为罕见,既是对世俗偏见的反驳,也暗含对自身遭遇的愤懑。一个“似”字更显无奈——她虽不愿承认命运,却又找不到更好的解释,道尽身不由己的悲凉。

3. 分段赏析

上篇里,作者先说明自己并非贪恋风尘生活。只是找不到自己陷入这种处境的根源,无奈之下,只能将其归结为难以捉摸的前世缘分与命运。“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首句直接表明心意,特意强调自己并非天生喜欢风尘生活。在当时的封建社会里,妓女常被看作冶艳轻浮的存在,像“行云飞絮共轻狂”这样的说法,便是世人对她们的一般印象。作者因涉及风化之事入狱,自然更被当作本性放荡的风尘女子看待。因此,这句词里有自辩,有自伤,也隐含着不平的怨愤。次句语气缓和,用不确定的说法,称自己沦落风尘是前世因缘(即宿命)所致。作者既不认为自己贪恋风尘,又找不到真正导致自己沉沦的根源,无奈之下,只能将其归为不可知的命运与前缘。“似”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它不自觉地流露出作者对“前缘”将信将疑的心态——既不得不承认,又心存怀疑,既有自怨自艾,又有自伤自怜的复杂情绪。“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花落花开都有固定的时节,但这全由掌管花期的东君决定。这两句是词人借自然现象比喻自身命运,暗指像自己这样的歌妓,只能随波逐流,无法自主,命运完全掌握在有权势的人手中。这是对妓女命运的真实写照。其中既有深沉的自伤,也隐含着对主管刑狱的长官岳霖的期望——希望他能成为护花的东君。不过话说得委婉含蓄,求情的意味只在“赖”字中微微透出。下片延续上文对无法掌控命运的感慨,转而抒发词人对幸福自由的强烈渴望。“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下阕延续上文对无法掌控命运的讨论,转而写自己在“去”与“住”之间的两难——“去”是指离开营妓群体获得自由,“住”是继续留在乐营做妓女。离开风尘苦海本是她的心愿,但她没有直白表达,而是用“终须去”这种委婉的说法。意思是说,靠色艺维持的生活终究不会长久,总有一天必须离开。言外之意是,既然迟早要离开,为何不早点脱离苦海?以严蕊的才貌,获释后若继续为妓,未必得不到权贵青睐,但她实在不愿再过这种日子,所以用“终须去”委婉表达离开风尘的愿望。下句“住也如何住”从反面补充,说继续留在营妓中实在难以忍受。两句一去一留、一正一反,将自己不恋风尘、渴望脱离苦海的心意表达得既含蓄又明确,其中“去”字最能体现她对自由的迫切期待。“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如果有一天,我能像普通妇人那样,头上插满山花,过上平凡的生活,那就不用再问我的去向了。这话的言外之意是:平凡自由的生活就是她向往的归宿,除此之外别无所求。这两句呼应开头的“不是爱风尘”,明确表达了对质朴自由的向往,同时语气仍留有余地。“若得”的说法,正是承接上文“总赖东君主”的祈求口吻而来。

4.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女子在长官面前诉说心里话的词。她在表明自己的心意时,不能不考虑当时的场合和对方身份,所以用了比较委婉的方式,希望能引起对方的同情。但她并没有因此显得低声下气,而是态度得体——既不失尊严又不过分谦卑,委婉而明确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也间接透露出作者当时的处境:虽然正被人冷落,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这其实是一位身份低微却看重自己人格的风尘女子,用温和而坚定的方式说出的一番真心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词述自己堕落风尘,非为自愿,乃命运使然,花落花开,总赖于司春之神,隐含祈求地方官为己作主之意。最后希望获得自由。“山花插满头”,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此词反映一被压迫被侮辱的弱女子渴望自由生活的心情,流传甚广。

现代作家曹余章《历代文学名篇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何梦桂《乐意》

下一篇:宋·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