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ěn
shàng
zuò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lóng
zhōng
shí
qián
ǎi
mào
qióng
lǎo
chóu
jiǔ
zhī
guó
bìng
shū
juàn
zuò
liáng
dēng
shān
jīn
suī
yóu
jiàn
gōng
jīn
kuài
qíng
chūn
shuì
tīng
yán
niǎo
duō
shí

译文

七十岁老态龙钟,并非从前所期,头戴矮帽,手拄枯竹杖,倒与老境相宜。愁绪浓时,酒壶竟如敌对之国,病体恹恹,书卷权作良医疗愈心疾。登山时筋力虽还强健,闭户读书的功夫却更觉奇妙自怡。今日最畅快是春睡充足,静卧枕上,听檐间鸟儿啼鸣多时。

逐句剖析

"龙钟七十岂前期":七十岁老态龙钟,并非从前所期,

"矮帽枯筇与老宜":头戴矮帽,手拄枯竹杖,倒与老境相宜。

"愁得酒卮如敌国":愁绪浓时,酒壶竟如敌对之国,

"病须书卷作良医":病体恹恹,书卷权作良医疗愈心疾。

"登山筋力虽犹健":登山时筋力虽还强健,

"闭户工夫颇自奇":闭户读书的功夫却更觉奇妙自怡。

"今日快情春睡足":今日最畅快是春睡充足,

"卧听檐鸟语多时":静卧枕上,听檐间鸟儿啼鸣多时。

# 卧听檐鸟语多时:别集本作鹊已。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枕上作》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围绕“老境”与“心境”展开,首联以“龙锺七十”直言衰老已至,“矮帽枯筇”勾勒出老态可掬的自画像,却暗含对人生预期的慨叹。颔联写愁绪浓时酒反成敌、病痛缠身心赖书医,将情感与理性的挣扎诉诸笔端。颈联转折鲜明,虽身体尚存健朗,却更以闭门读书为乐,凸显精神世界的自足。尾联笔锋宕开,从沉郁转向片刻的闲适,全文以春睡初足、静听鸟鸣的细节,传递出历经世事波澜后的淡然与对微小美好的珍视。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龙锺七十岂前期”以直抒胸臆之笔,慨叹七十岁的衰老竟非当初预期,暗含对时光飞逝的无奈与生命无常的感叹。“矮帽枯筇与老宜”则以“矮帽”“枯筇”两个具象意象,勾勒出诗人老态龙钟的外在形象——头戴矮帽、手扶竹杖,看似与衰老“相宜”,实则隐含“心不甘老”的倔强。两句对比中见苍凉,为全诗奠定沉郁基调。颔联“愁得酒卮如敌国,病须书卷作良医”,“愁得酒卮如敌国”堪称神来之笔,以“酒如敌国”的奇特比喻,将抽象愁绪化为具象“敌人”——本欲借酒消愁,反因愁浓而视酒为敌,道尽“举杯消愁愁更愁”的矛盾心境。“病须书卷作良医”则转向理性,以“书作良医”的巧妙类比,写出病痛缠身时,唯有书卷能疗愈心灵,既贴合诗人“病中犹读书”的生活常态,亦暗含“文字疗心”的文人信念,于困顿中见精神坚守。颈联“登山筋力虽犹健,闭户工夫颇自奇”,“登山筋力虽犹健”陡转笔锋,以“虽”字逆势而起,直言身体上仍有登山之健力,与首联“龙锺”形成鲜明反差,暗喻诗人“身老心未老”。“闭户工夫颇自奇”则以“闭户读书”的日常场景,凸显精神世界的富足:虽谢绝喧嚣,却在书斋中自得其乐,一个“奇”字,既赞读书之乐“奇妙”,亦含“不与世俗同流”的孤高自诩,于平淡中见品格。尾联“今日快情春睡足,卧听檐鸟语多时”,“今日快情春睡足”笔锋宕开,从沉郁转向疏朗——春日酣睡初醒,暂抛家国忧思与人生怅惘,“快情”二字直白写出身心舒展的畅快感。“卧听檐鸟语多时”以细节收束,诗人静卧枕上,聆听檐下鸟鸣,将注意力投向微小的自然天籁。这一细节看似轻描淡写,却于“闲处”见真性情:历经沧桑后,诗人学会在平凡事物中捕捉美好,于片刻宁静中求得心灵栖居,既显晚年心境的圆融,亦含“向微物寻真意”的生命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夜出偏门还三山》

下一篇:宋·陆游《游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