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ū
zhōng
zuò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dēng
qián
lùn
shuí
tóng
zhōng
suì
péng
chái
kōng
xíng
dào
gǎn
qiān
zǎi
shàng
huì
xīn
liáo
biān
zhōng
qīn
huài
wèng
xīn
tái
绿
qiū
héng
lín
shù
hóng
guài
yòu
shēng
hǎi
xìng
shēn
yuán
shì
péng

译文

在灯前激烈地谈论,可这能与谁一起,到了中年,朋友们也都已离世。践行道义哪敢希求达到千年之前圣贤的高度,内心有所领会姑且寄托在一卷书中。雨水侵蚀着破损的井壁,长出了新的绿色苔藓,秋天进入了纵横交错的树林,有几片叶子变红了。不要奇怪又生出了泛舟湖海的兴致,我这身子原本就如同孤零零的船篷。

逐句剖析

"灯前剧论与谁同":在灯前激烈地谈论,可这能与谁一起,

"中岁朋侪亦已空":到了中年,朋友们也都已离世。

"行道敢希千载上":践行道义哪敢希求达到千年之前圣贤的高度,

"会心聊付一编中":内心有所领会姑且寄托在一卷书中。

"雨侵坏瓮新苔绿":雨水侵蚀着破损的井壁,长出了新的绿色苔藓,

"秋入横林数叶红":秋天进入了纵横交错的树林,有几片叶子变红了。

"莫怪又生湖海兴":不要奇怪又生出了泛舟湖海的兴致,

"此身元自是孤篷":我这身子原本就如同孤零零的船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秋雨中作》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秋雨中的景象,通过灯前独坐、无人共论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中年以后朋友稀少、孤独无奈的心境。诗中“雨侵坏甃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秋雨中的自然景色,而“莫怪又生湖海兴,此身元自是孤篷”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开禧三年秋作于山阴。陆游所处的南宋时期,朝廷偏安一隅,主和派势力强大,陆游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的主张不被重视,仕途上屡遭挫折。在人生步入中年后,陆游经历了许多变故。曾经能在灯前与他热烈探讨时事、理想,一同为国家命运忧心、为恢复大业谋划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大多已离世,这让他深感孤独寂寞,发出“灯前剧论与谁同,中岁朋侪亦已空”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直抒胸臆:“灯前剧论与谁同,中岁朋侪亦已空”,直接表达了诗人人到中年,曾经能在灯前热烈谈论的朋友都已不在身边的孤独寂寞之感,毫不掩饰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让读者清晰地感受到他的心境。象征:“此身元自是孤篷”,诗人将自己比作“孤篷”,象征着自己漂泊无依的身世和孤寂的心境,形象地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感慨,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2. 分段赏析

首联“灯前剧论与谁同,中岁朋侪亦已空”,诗人以设问开篇,心酸地感慨人到中年,朋侪已空,不知能与谁在灯前热烈讨论,“已空”既可能是因友人自然离世,也可能是战乱导致天各一方,奠定了孤独凄凉的基调。颔联“行道敢希千载上,会心聊付一编中”,写诗人不敢奢望能像古人那样行道,只能将会心之处寄托于书中,进一步体现出其内心的无奈与孤独。颈联“雨侵坏甃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描绘了秋雨、苔藓、红叶等悲秋意象,渲染出抑郁氛围,诗人在秋雨中漫步,眼中之景尽显凄凉。尾联“莫怪又生湖海兴,此身元自是孤篷”,“湖海兴”暗示时局动荡,绝非太平盛世,“孤篷”则将诗人的孤独感推至极致,表面是悲叹自身命运,实则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深担忧,后来韩侂胄被杀、北伐失败也印证了诗人的担忧不无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幽居感怀》

下一篇:宋·陆游《入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