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仙人绿玉枝":手里握着仙人的绿色玉枝,
# 绿玉枝:即绿玉杖,绿玉镶饰的手杖。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
"吾行忽及早秋期":我的行程不知不觉就到了早秋时节。
"苍龙阙角归何晚":从那宫殿的角落归来为何如此之晚啊,
# 归何晚:作者入蜀九年后才东归。,角:角落。暗寓洛阳宫阙破坏,国土未复。,苍龙阙:苍龙,二十八宿的东方七宿。此处代指南宋都城临安,因临安在武昌之东,故云苍龙。
"黄鹤楼中醉不知":在黄鹤楼中喝得大醉,浑然不知周围的一切。
"江汉交流波渺渺":长江和汉水在这里交汇,水波浩渺无边,
# 渺渺:水远貌。
"晋唐遗迹草离离":晋代和唐代留下的遗迹,如今已长满了茂盛的野草。
# 晋唐遗迹: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初年,历经晋、唐、宋,剩有遗迹。
"平生最喜听长笛":我这一生最喜欢听那悠扬的长笛之声,
"裂石穿云何处吹":那能够裂石穿云的笛声究竟是从哪里传来的呢?
# 裂石穿云:形容笛声清厉。苏轼《李委吹笛诗叙》“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1. 写作手法
用典:开篇“手把仙人绿玉枝”融入神话元素,借“仙人绿玉枝”的意象,为诗歌增添浪漫色彩,营造出超脱现实的意境,体现诗人对奇幻境界的向往。借景抒情:“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通过描绘江汉交汇的浩渺水波,以及晋唐遗迹上荒芜的野草,借山水古迹之景,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怀,寄寓自身的沧桑感慨。设问:尾联“裂石穿云何处吹?”以设问收束,既呼应前文“听长笛”的喜爱,又通过对笛声来源的追问,强化诗歌的抒情意味,引发读者对悠扬笛音与历史情怀的联想。
2. 分段赏析
首联“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诗人开篇想象自己手持仙人的绿玉枝,营造出一种奇幻、超脱的氛围,仿佛置身于神话世界。“吾行忽及早秋期”点明时间为早秋,“忽及”二字有一种时光匆匆的感觉,让这种奇幻与现实时间相融合,为全诗奠定了独特的基调。颔联“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苍龙阙角”可能代指朝廷宫殿,“归何晚”流露出一种对自身归期不定的感慨,或许隐含着仕途的不如意。而后一句写在黄鹤楼中沉醉,忘却了一切,在醉意中逃避现实的无奈与愁绪,与前句形成对比,突出内心的复杂情感。颈联“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这联描绘了眼前的景色,江汉两条河流交汇,水波浩渺无边,展现出雄浑壮阔的景象。而晋唐时期的遗迹,如今已长满了离离野草,一片荒芜。此联将壮美的自然景观与衰败的历史遗迹相结合,借景抒情,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感慨,也暗示了南宋国运的沧桑。尾联“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诗人说自己平生最喜欢听长笛之声,那声音仿佛能裂石穿云。“何处吹”以问句结尾,既表达了对悠扬笛声的寻觅和向往,也借此引发读者的思考,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之后,以笛声寄托自己的情怀,余韵悠长,更增添了诗歌的韵味和深沉感。
上一篇:宋·陆游《初夏怀故山》
下一篇:宋·陆游《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