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ào
yán
shí
huì
shuò
jùn
niàng
jiā
qiú
xià
shí
zhì
jiè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tóng
jūn
yǐn
liǎng
jīng
qiū
xiǎo
yuàn
dēng
chóu
míng
jiǔ
guò
qiú
zhào
shū
hún
jiè
jīng
zhōu
shān
shèng
chù‌
shēn
nán
dào
fēng
yuè
jiā
shí
shì
xiū
ān
lián
chē
zài
niàng
jīn
biān
chóng
zuò
huàn
huā
yóu

译文

桐君山的隐士旧居,我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两个秋天,小院里孤灯相伴,夜夜都充满了忧愁。美酒难得,就像求取和氏璧一样困难,美酒难得,就像求取和氏璧一样困难严州的山水虽美,但我却无心前往,风月虽好,但我却无暇欣赏。何时能有连车载满郫筒酒,让我挥动金鞭,重游浣花溪呢。

逐句剖析

"桐君故隐两经秋":桐君山的隐士旧居,我已经在这里度过了两个秋天,

"小院孤灯夜夜愁":小院里孤灯相伴,夜夜都充满了忧愁。

"名酒过于求赵璧":美酒难得,就像求取和氏璧一样困难,

"异书浑似借荆州":美酒难得,就像求取和氏璧一样困难

"溪山胜处身难到":严州的山水虽美,但我却无心前往,

"风月佳时事不休":风月虽好,但我却无暇欣赏。

"安得连车载郫酿":何时能有连车载满郫筒酒,

# 连车载:别集本作云车载。

"金鞭重作浣花游":让我挥动金鞭,重游浣花溪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到严十五晦朔郡酿不佳求于都下既不时至欲借》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在严州任职时的生活困境和心境。诗中描绘了陆游在严州的生活,因当地酒质不佳而寻求京城美酒,却未能及时送达;同时,他想借书阅读,但当地藏书者不肯外借,生活显得百无聊赖,内心十分惆怅。诗中运用了“求赵璧”“借荆州”等典故,形象地表达了对美酒和书籍的渴望。通过“名酒”与“异书”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通过“名酒”与“异书”的对比,突出了诗人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这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陆游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诗人豁达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到严十五晦朔郡酿不佳求于都下既不时至欲借》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陆游任职严州期间。宋孝宗淳熙四年(1187年),陆游63岁,出守严州已满一年。诗人虽身在地方任职,但内心始终心系国家的恢复大业。然而,任职期间,他遭遇诸多不顺:严州的酒质不佳,难以满足其日常所需;向京城求酒,又未能及时送到;想要借书阅读,当地藏书者却多秘而不肯出。这种种困境让诗人感到惘然无措,内心充满了无奈与忧愁,因此写下这首诗以抒发胸中郁结。在严州任职期间,陆游的生活并不顺遂。他不仅面临物质上的匮乏,如酒质不佳、书籍难借,更感受到精神上的孤独与压抑。尽管身处困境,陆游并未放弃对理想的追求,而是通过诗歌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与对未来的渴望。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生活诗。诗中通过描绘诗人在严州任上的生活情景,表达了对美酒、书籍的渴望,以及对游山玩水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首联点明时间,暗示诗人身处偏远之地,夜夜孤灯相伴,充满愁绪。中间两联通过典故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美酒难求、书籍难借的感慨,以及对美景和良辰无法享受的遗憾。尾联则通过想象,希望能有车载美酒,重游故地,流露出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整首诗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细腻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2. 写作手法

用典:颔联“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运用典故,以“求赵璧”比喻美酒难得,以“借荆州”比喻借书不易,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美酒和书籍的渴望。虚实结合:诗人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小院孤灯夜夜愁”)与对理想生活的想象(“安得连车载郫酿,金鞭重作浣花游”)相结合,既展现了生活的无奈,又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小见大:“桐君故隐两经秋,小院孤灯夜夜愁。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溪山胜处身难到,风月佳时事不休。安得连车载郫酿,金鞭重作浣花游。”诗中虽未直接表达忧国之心,但从诗人对生活琐事的愁闷中,可以感受到其内心深处的忧国情怀。这种情感的隐喻,使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

3. 分段赏析

首联:“桐君故隐两经秋,小院孤灯夜夜愁。”首联点明时间与环境,诗人提到自己在桐君山隐居已近两年,小院中孤灯相伴,夜夜愁苦,没有一天是快乐的。这里通过“小院孤灯”营造出一种孤独、清冷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愁苦的基调。诗人并未直接点明愁苦的原因,而是通过环境描写引出下文。颔联:“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颔联以典故入诗,诗人用“求赵璧”和“借荆州”两个典故来形容美酒难求、异书难得。赵璧是战国时期价值连城的美玉,荆州则是三国时期兵家必争之地,诗人借此暗示自己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匮乏。然而,这种“愁”并非单纯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是通过这种描写,引出内心深处的忧愁。颈联:“溪山胜处身难到,风月佳时事不休。”颈联进一步描写诗人内心的无奈。尽管严州(桐君山所在地)风景优美,诗人却因“身难到”而无法尽情游赏;即便有“风月佳时”,也因“事不休”而无暇顾及。这里的“事不休”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国之情,即使身处山水之间,也无法忘怀国家大事。尾联:“安得连车载郫酿,金鞭重作浣花游。”尾联以豪放的笔触收束全篇。诗人希望得到连车的美酒,再次畅游浣花溪(成都附近,陆游曾在此游历)。表面上看,诗人似乎在表达对美酒和游园的向往,但结合诗题“无以度日,殊闷也。”以及陆游的忧国情怀,这种“愁闷”并非仅仅因为物质匮乏或生活无聊,而是源于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诗人以豪放的激情表达内心的忧愁,使全诗的境界更加深远。

4. 作品点评

《到严十五晦朔郡酿不佳求于都下既不时至欲借》诗中提到的“浣花重游”与“连车郫酿”,并非单纯的游玩与饮酒,而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寄托。严州的山水虽美,郡酿虽有,但诗人却因现实的困境而无法尽情享受。相比之下,诗人对“连车载郫酿”与“金鞭重作浣花游”的向往,实则反映了他对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抱负的渴望。这种情感并非简单的牢骚,而是诗人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隐喻。陆游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屡遭排挤,壮志难酬。这首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饮酒与游赏的渴望,隐喻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只有结合陆游的爱国情怀和一生的抱负,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沈园二首(其一)》

下一篇:宋·陆游《好事近·十二之十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