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ì
gǎn
huái
怀

朝代:宋作者:陆游浏览量:1
zhēng
chén
shí
zǎi
àn
róng
míng
shān
cǎi
yào
shào
zhān
céng
cǎo
jīn
héng
shuò
shàng
néng
shī
hūn
hūn
shā
qiū
dēng
lǒng
fēi
shuāng
chū
shī
huì
yǒu
yīng
háo
néng
gòng
jìng
zhōng
wèi
yòng
tàn
shuāi

译文

十年的征战尘土让我的战袍变得黯淡无光,白白辜负了原本期望的去名山采药、隐居生活的愿望。年轻时,我曾在军中披着毡子起草讨敌檄文,即便到了现在,我依然能横握长矛,吟诗作赋。秋天登上陇山,只见昏暗的杀气弥漫,夜晚出兵时,飒飒的飞霜伴随着队伍前行。我坚信将来一定会有英雄豪杰与我共同担当此大任,对着镜子,我不必为自己的衰老而叹息。

逐句剖析

"征尘十载暗戎衣":十年的征战尘土让我的战袍变得黯淡无光,

"虚负名山采药期":白白辜负了原本期望的去名山采药、隐居生活的愿望。

"少日覆毡曾草檄":年轻时,我曾在军中披着毡子起草讨敌檄文,

"即今横槊尚能诗":即便到了现在,我依然能横握长矛,吟诗作赋。

"昏昏杀气秋登陇":秋天登上陇山,只见昏暗的杀气弥漫,

"飒飒飞霜夜出师":夜晚出兵时,飒飒的飞霜伴随着队伍前行。

"会有英豪能共此":我坚信将来一定会有英雄豪杰与我共同担当此大任,

# 会:一作曾。

"镜中未用叹吾衰":对着镜子,我不必为自己的衰老而叹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岁暮感怀》是南宋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题材围绕诗人自身经历与家国情怀展开。首联写诗人十年征战,戎衣染尘,却虚负了采药名山的期许,抒发壮志未酬之感。颔联回忆年少时能草拟檄文,如今仍可横槊赋诗,展现其文武才华。颈联描绘秋日陇上杀气昏昏,冬夜出师飞霜飒飒的景象,营造出紧张肃杀的氛围。尾联则表达诗人相信会有英豪与自己共赴国难,不必因镜中衰老而叹息,体现出其乐观豪迈与爱国情怀。全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运用对比、借景抒情等手法,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情感深沉而激昂,彰显出陆游诗歌雄浑豪放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爱国诗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陆游(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投身军旅后,主张坚决抗金;晚年退居家乡,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陆游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中兴四大家”。陆游诗诸体兼备,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均擅长。其诗歌突出特点是充满爱国忧民的激情,陆游还有大量描写山水风光、赠酬友人、抒写个人情怀之作,清新灵动,富于生活情趣。诗歌今存九千余首,为历代诗人之冠。陆游也擅长词,兼具清旷超迈、沉郁苍凉、纤丽之风,亦有寓意高远之作。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示儿》《钗头凤》等。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冬季创作于成都。当时陆游因被人弹劾为“不拘礼法”而失去了参议官的职位,随后被朝廷改任为管理道教祠观的主管祠官。这种职务实际上是领取俸禄但无需处理实际政务的挂名闲职。然而,陆游心中为国效力的志向并未因此消减。这首感怀诗正是他在这一年临近结束时所作,记录和表达了身处这个境遇之下的内心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征尘十载暗戎衣,虚负名山采药期”,诗人以“征尘十载”开篇,直接点明自己多年军旅生涯的艰辛,“暗戎衣”则形象地描绘出战袍因岁月和征尘而褪色的情景,暗示了诗人青春与理想的消磨。“虚负名山采药期”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与无奈,他本有归隐名山、采药养生的愿望,却因家国责任而未能实现,这种“入世”与“出世”的矛盾,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痛苦。颔联“少日覆毡曾草檄,即今横槊尚能诗”,诗人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自己少年时的豪情壮志与如今的余勇可贾。“少日覆毡曾草檄”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在军中披毡草拟檄文的英勇形象,“即今横槊尚能诗”则表明即使到了晚年,诗人依然保持着横槊赋诗的豪情与才华。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的报国之心未泯,也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颈联“昏昏杀气秋登陇,飒飒飞霜夜出师”,诗人以雄奇的意象描绘了汉中抗金前线的军事场景。“昏昏杀气”和“飒飒飞霜”不仅营造出一种肃杀而悲壮的氛围,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秋登陇”和“夜出师”展现了诗人对往昔战斗经历的深刻记忆与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尾联“会有英豪能共此,镜中未用叹吾衰”,诗人笔锋陡转,以乐观的态度表达了对未来出现志同道合者的坚信。“会有英豪能共此”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能与英豪共赴国难、恢复中原的期待与憧憬。“镜中未用叹吾衰”则表明诗人虽年华老去,但并未因此而沉沦或悲叹,反而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面对未来。这种情感与前面的悲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凸显了诗人坚毅不屈的英雄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陆游《长安道》

下一篇:宋·陆游《即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