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í
zhào
duì
xuǎn
diàn
殿
chá
ér
tuì
退

朝代:宋作者:周必大浏览量:3
绿
huái
jiā
dào
hūn
chì
shǐ
使
chuán
xuān
zuò
chá
guī
dào
táng
qīng
mèi
yuè
gōu
chū
shàng
wēi
huā

译文

浓绿的槐荫夹护着宫道,树上落满归巢的乌鸦,天子下令让使臣传旨宣召我入宫赐坐侍茶。回到翰林院我头脑清醒久久地不能够入睡,只见窗前弯弯如钩的新月刚好照亮那丛紫薇花。

逐句剖析

"绿槐夹道集昏鸦":浓绿的槐荫夹护着宫道,树上落满归巢的乌鸦,

# 鸦:乌鸦。

"敕使传宣坐赐茶":天子下令让使臣传旨宣召我入宫赐坐侍茶。

# 传宣:宣召。,敕使:指太监。敕:指皇帝的诏令。

"归到玉堂清不寐":回到翰林院我头脑清醒久久地不能够入睡,

# 玉堂:翰林院。

"月钩初上紫薇花":只见窗前弯弯如钩的新月刚好照亮那丛紫薇花。

# 花:自注:时两株盛开。,紫薇:落叶亚乔木,夏季开红紫色的花,秋天花谢。这里暗用唐开元元年(713年),改中书省为紫薇省,中书令为紫薇令的典故。,上:一作“照”。,月钩:月亮状如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入直召对选德殿赐茶而退》是南宋诗人周必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臣子受召入宫的全过程。首句以绿槐昏鸦的暮色景象,烘托出入宫时的肃穆氛围;次句记述皇帝遣使召见、赐茶款待的经过;第三句描写归后心绪难平、彻夜不眠的状态;末句则以新月紫薇的清丽画面作结,暗用唐代紫薇省典故点明诗人身份。全诗将政治经历与景物描写自然融合,在含蓄的表达中流露出对朝政的关切,充满画意诗情,耐人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周必大(1126~1204),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一作弘道),自号平园老叟、省斋居士等,谥文忠,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历官权给事中、中书舍人,言事不避权贵。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光宗即位,拜少保、益国公,然周必大与右丞相留正不合,受谏官何澹弹劾,以观文殿学士出判潭州。周必大工文词,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谊颇深,多赠答之作。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白居易而溯源杜甫,不乏清新淡雅之作。其文则典雅可读,其中《二老堂诗话》论历代诗作,多有精到之论。著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皇帝召见臣子询问国事,于臣子而言意义重大。周必大获此恩遇,遂赋诗抒怀,诗题便已点明此事。关于“入直召对选德殿”,《宋史》卷三九一《周必大传》有载,宋孝宗曾召周必大等三人于选德殿应对,就“在位久,功未有成,治效忧劣”,命必大等板陈当否”,让周必大等人如实陈说利弊。周必大退殿后,还向孝宗上书指出兵将与郡守更替过于频繁的弊端。《四朝闻见录》也记载了孝宗夜召周必大入宫之事,不过重点落在金卮赐酒、玉盘贮枣的优厚款待上。“入直召对”原本适合写成长篇叙事诗,而周必大却以一首绘景记事的七绝来抒发内心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宫廷记事诗。诗歌通过黄昏入宫、殿前赐茶、夜归不寐三个场景,以槐荫昏鸦、月照紫薇的景物为衬托,细腻记录了臣子蒙受君恩后的特殊心境,既有受宠若惊的喜悦,又暗含对政务的思虑。

2. 写作手法

双关:末句“月钩初照紫薇花”暗用唐代紫薇省典故,白居易曾以“紫薇花对紫薇郎”自况,周必大身为宰相,借紫薇花既写实景又暗指身份,含蓄表达蒙受君恩的复杂心境。用典:尾句“月钩初照紫薇花”化用白居易紫薇郎典故,原指中书省官员,诗人借此暗喻自己宰相身份,在写景中巧妙融入政治身份认同。照应:“敕使传宣坐赐茶”句巧妙呼应诗题“入直召对”,直叙皇帝召见赐茶之事,通过首句点题的方式使诗歌内容与题目形成紧密关联,奠定全诗纪实基调。

3. 分段赏析

“绿槐夹道集昏鸦”:此句写黄昏入宫途中所见。绿槐夹道,乌鸦归巢,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夏季槐树本有幽香,黄昏时分更添清幽沉寂之感,乌鸦归巢为画面涂上静穆色彩。景物描写中暗含诗人被召见前肃穆的心情,色调偏于冷暗。诗人选取“昏鸦”这一意象,既点明时间,又暗示入宫时的谨慎心态,与后文“赐茶”的恩遇形成对照。槐树作为宫道常见树木,其“夹道”之态更显宫廷的威严规整。“敕使催宣坐赐茶”:此句叙事,写诗人被召见选德殿的情景。皇帝派出使者传令入宫,朝见时赐茶款待。诗句与诗题照应,将事情始末一笔带过,既体现召见的庄重,又暗含君臣相得的意味。“催宣”二字凸显召见的急迫性,暗示国事重要;“坐赐茶”则展现宋代君臣相对、礼遇有加的独特政治文化。诗人未详述对答内容,仅以“赐茶”一笔带过,这种留白手法既符合臣子谦逊的笔法,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归到玉堂清不寐”:此句写诗人被召见后的心情。“归到玉堂”直叙其事,“清不寐”抒写情怀。“不寐”见其心潮起伏,既有蒙受君恩的激动,又含深思国事的专注;“清”字是点睛之笔,既指夜深人静的环境,更暗示诗人澄明的心境与政治操守。这种“激动而不狂热”的状态,恰是宋代士大夫理性精神的体现。句中“玉堂”代指翰林院,既点明诗人身份,又暗含对自身职责的重视,展示出政治家的气度胸襟。“月钩初上紫薇花”:此句写深夜退回玉堂后所见。画面中紫薇代替绿槐,新月代替昏鸦,色调由首联的冷暗转为明丽。“初上”与“不寐”相照应,通过时间推移展现诗人彻夜未眠的状态。此句巧妙化用唐代紫薇省典故:白居易任紫薇侍郎时曾咏“紫薇花对紫薇郎”,周必大时为宰相,以紫薇花自况,既切合时令景物,又暗指自身官职,双关手法运用自然。新月如钩、紫薇绽放的意象,既写实景,又寄托被召见后对朝政的期许,含蓄隽永。

4. 作品点评

此诗将厚重的政治历史蕴于写景抒怀之中,含蓄而不晦涩,既寄寓对朝政的关切,又饱含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可与李卫公有“月中清露点朝农”一首,同推清绝。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

下一篇:宋·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