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高举":鲜艳的红旗高高举起,
# 红旗高举:高高举起红旗。
"飞出深深杨柳渚":船只从杨柳环绕的深深岸边飞速驶出。
# 渚:水中间的小洲。
"鼓击春雷":鼓声像春雷一样响亮,
# 春雷:形容鼓声像春雷一样响个不停。
"直破烟波远远回":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
# 远远回:形容龙舟的速度之快。
"欢声震地":欢呼声震动大地,
"惊退万人争战气":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
# 惊退万人争战气:龙舟竞争之激烈气势,就像打仗一样,把观众都惊呆了。
"金碧楼西":在金碧辉煌的楼阁西边,
# 金碧楼西:领奖处装饰得金碧辉煌。
"衔得锦标第一归":夺得锦标的龙舟获得第一名回来了。
# 锦标:古时的锦标,也就是一面彩缎的奖旗,一般都悬挂在终点岸边的一根竹竿上,从龙舟上就可以摘取到。,衔得:夺得。衔,夺得。
北宋词人
黄裳(1044~1130),宋代文学家。字冕仲,一作勉仲,一云字道夫,号演山,延平(今属福建南平)人。元丰五年登进士,累迁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黄裳工诗能文,作品多以儒学为宗,部分作品如《贻李道士》《会仙楼》等,亦有飘然物外之气。其诗骨力劲健,兼众体而有之。其词语言明艳,如春水碧玉,词作以《减字木兰花》最为著名。著有《演山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描写端午竞渡场景的词。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竞渡的精彩画面,包括龙舟从杨柳渚飞速驶出、击鼓如雷、破浪前行,以及岸上欢声震地、观者如潮的热闹场景,营造出热烈、激昂的氛围,表达了对竞渡活动的赞美,以及对健儿们奋勇争先精神的钦佩。
2. 写作手法
白描:通过“高举”“飞出”“直破”“衔得”等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了龙舟竞渡时的动态过程,使画面更加鲜活,让人仿佛能看到龙舟在水面上飞驰的场景,感受到比赛的紧张和激烈。夸张:“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通过夸大观众欢呼声的效果,说其能“惊退万人争战气”,突出了欢呼声的强大感染力和竞渡场面的震撼程度,让人更能感受到现场热烈的氛围和比赛的影响力。比喻:“鼓击春雷”,把鼓声比作春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鼓声的宏大、响亮,使人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鼓声的震撼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上阕首句“红旗高举”中“高举”这一动态词语极具画面感,仿佛能看到在龙舟出发前,鲜艳的红旗被高高扬起,飘扬在龙舟之上,在周围杨柳的映衬下格外醒目。红旗作为队伍的标识,它的“高举”不仅为整个竞渡场景增添了色彩和气势,更像是吹响了比赛的号角,瞬间将紧张激烈的氛围调动起来。“飞出深深杨柳渚”里的“飞出”则把龙舟出发时的迅猛态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船只在杨柳环绕的狭窄水域中快速启动,犹如离弦之箭般飞驰而出,生动地表现出龙舟在比赛刚开始时就展现出的强劲动力和竞渡者们急于争先的迫切心情。此句从视觉和动态上,将龙舟赛开场的景象精准呈现,开篇便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渲染出紧张激烈的比赛氛围。“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极为形象。擂鼓本是竞渡时振奋士气、协调节奏的重要方式,这里用“春雷”来形容,不仅写出了鼓声的响亮程度,震耳欲聋到仿佛能与春雷相媲美,还赋予了鼓声一种磅礴的气势。“击”字则突出了划船者擂鼓时用力且有节奏的动作,他们通过有力地击鼓,为队伍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使整个龙舟上的人精神振奋、士气高涨。“直破烟波远远回”是对龙舟行驶状态的细致刻画。“直破”二字,将龙舟在水面上破浪前行的勇猛姿态刻画得入木三分,形象地表现出龙舟的速度之快、力量之强,它毫不畏惧地冲破重重烟波,奋勇向前。“烟波”描绘出水面的朦胧、辽阔和充满挑战的景象,而龙舟在这片烟波中“直破”,更显其勇敢无畏。最后的“远远回”则点明龙舟并非一味向前冲,而是在到达远处后折返回来,这一过程完整地呈现了竞渡比赛的赛程特点,让读者仿佛看到一场激烈角逐的壮观场面,龙舟在波涛中勇往直前又折返的画面跃然纸上。上阕两句犹如一个紧密追踪龙舟的特写镜头,将龙舟从出发到加速再到折回的整个过程详细记录下来。数艘船在广阔的烟波中竞相追逐、奋勇争先,激烈紧张的竞渡气氛弥漫其中。船上的人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他们齐心协力,与对手展开激烈角逐。从红旗飘扬、鼓声震天的开篇,到龙舟在烟波中破浪前行、折返的全过程,词人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将整个竞渡活动的紧张激烈氛围以及船上人高涨的气势清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现场的热烈气氛。下阕“欢声震地”中的“震”字用得极为精妙,准确而生动地重现了万人雷动的场景。当有龙舟胜利抵达终点时,周围围观的人群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这欢呼声汇聚在一起,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能震动大地。这个“震”字不仅让人感受到欢呼声的热烈和宏大,更传达出人们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使读者能够真切地体会到现场热闹非凡、人声鼎沸的氛围。“惊退万人争战气”一句颇具独特视角和表现力。这里的“惊退”主语并非围观者,而是参加比赛的人,他们凭借争相竞渡的豪气,仿佛有一种强大的气场,“惊退”了周围的万人。“万人争战气”可以理解为周围人群原本或许也有参与竞争、一较高下的意气,但在看到比赛中选手们如此勇猛、气势非凡的表现后,自愧不如,“争战气”被“惊退”。“以豪语写豪情”,通过对这种特殊感受的描述,进一步烘托出竞渡者的英勇无畏和豪迈气概,两者相得益彰,让读者感受到竞渡活动中那种蓬勃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中“衔”字的运用堪称神来之笔,将龙舟夺胜的姿态写活了。“衔”原本用于形容动物含物,此处用于龙舟,仿佛龙舟也有生命一般,带着胜利的喜悦,口衔着锦标胜利归来,形象地表现出获胜者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自豪而得意的神态。这个字赋予了画面一种动态感和趣味性,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鲜活。“金碧楼”的出现丰富了整个画面的视觉元素。它与前面的“红旗”“杨柳”“烟波”相呼应,从视觉上营造出更加丰富绚丽的场景。金碧辉煌的楼阁在阳光或霞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成为整个场景的重要背景,增添了庄重和华丽的氛围。“衔得锦标第一归”直接呼应了“竞渡”的主题,“第一归”表明这是一场激烈竞争后的最终胜利,获胜者带着象征荣耀的锦标,以“衔”的姿态归来,对首句的“飞出深深杨柳渚”进行了完美的收结,完整地呈现了这场竞渡比赛从开场到结束的全过程,让读者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完整而生动的竞渡画卷,感受到比赛的紧张刺激、激烈竞争以及最终胜利的喜悦和荣耀。
4. 作品点评
该词作以质朴简练的白描笔触,巧妙运用视听元素,将龙舟竞渡的激烈场景与激昂氛围勾勒得淋漓尽致。词中,如离弦之箭的龙舟在水面飞驰,阵阵鼓声如春雷炸响,生动展现出选手们奋勇争先的矫健身姿与无畏气魄;岸边此起彼伏的欢呼呐喊震彻天地,传递出观众们高涨的热情;而获胜者高举锦标、意气风发的神态,更是将胜利的喜悦之情渲染得溢于言表。全词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全方位、多层次地还原了龙舟竞渡当日万人空巷、群情鼎沸的壮观场面。
#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衔得锦标归。
唐卢肇《及第后江宁观竞渡》
# 西湖春中,浙江秋中,皆有龙舟争标,轻捷可观。
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 全词声形并茂地将端午节赛龙舟的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出来,这是龙舟竞渡题材中罕见的佳作,弥足珍贵。
现代琢言《唐诗宋词元曲 超值全彩白金版》
上一篇:宋·张耒《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