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uì
luò
·
·
jiāng
西
shuài
míng
yùn
gēng
yín
yuè
·
·
míng
tāi
zhōu
rén
·
·
yún
jìn
shì
wèi
yǒu
èr

朝代:宋作者:周必大浏览量:3
shān
chuān
jiǒng
bié
chì
chéng
xióng
dōng
yuè
zhōng
yīng
chǔ
xiù
zān
shēn
liè
shì
huáng
fēi
shū
wèi
xiàng
huáng
jīn
gǔn
zhí
róng
quē
rén
xīn
qià
tiān
shí
kàn
kàn
hào
tóng
tíng
chū
tiān
huāng
liú
hòu
lái
shuō

译文

山川景象截然不同。赤城山自古以来就在东越地区展现出雄伟气象。汇聚英才、积聚贤德,士大夫们排列其中。可为何在朝廷要职之中,还没有重用那些头发已白的贤德老者呢。如今朝廷的重要职位可不能出现空缺。人心所向恰好与上天的意旨相契合。不久之后,朝廷颁布的政令就会从朝堂发出。这初次打破从未有过的局面之事,将会留传下去,成为后人谈论的话题。

逐句剖析

"山川迥别":山川景象截然不同。

"赤城自古雄东越":赤城山自古以来就在东越地区展现出雄伟气象。

"钟英储秀簪绅列":汇聚英才、积聚贤德,士大夫们排列其中。

"何事黄扉":可为何在朝廷要职之中,

"殊未相黄发":还没有重用那些头发已白的贤德老者呢。

"如今衮职那容缺":如今朝廷的重要职位可不能出现空缺。

"人心恰与天时合":人心所向恰好与上天的意旨相契合。

"看看孚号彤庭发":不久之后,朝廷颁布的政令就会从朝堂发出。

"初破天荒":这初次打破从未有过的局面之事,

"留与后来说":将会留传下去,成为后人谈论的话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醉落魄·次江西帅吴明可韵庚寅四月·明可,台州人·自云近世未有二府》是南宋周必大所作的一首词作。上片从山川风貌的差异说起,着重刻画了赤城山的雄伟以及它孕育人才的特点,随后对贤德老者未被朝廷重用表达了疑惑与惋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才的关注。下片围绕朝廷用人展开,强调朝廷重要职位不可空缺,指出当下人心与适宜时机相契合,进而展望朝廷即将征召贤才,还设想此事将成为佳话流传后世,充满了对贤才得以任用的美好期盼。全词以山川为切入点,始终围绕人才任用这一核心,将写景、议论与抒情结合,运用代指、反问等手法,语言朴实却富有感染力,既表达了对人才的重视,又传递出对贤才被用的期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周必大(1126~1204),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充,一字洪道(一作弘道),自号平园老叟、省斋居士等,谥文忠,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绍兴进士,历官权给事中、中书舍人,言事不避权贵。任枢密使,创诸军点试法,整肃军政。光宗即位,拜少保、益国公,然周必大与右丞相留正不合,受谏官何澹弹劾,以观文殿学士出判潭州。周必大工文词,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交谊颇深,多赠答之作。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白居易而溯源杜甫,不乏清新淡雅之作。其文则典雅可读,其中《二老堂诗话》论历代诗作,多有精到之论。著有《玉堂类稿》《玉堂杂记》《平园集》《省斋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山川迥别”,作为开篇,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了不同地域山川风貌的差异,为整首词奠定了由地理景象展开的基调。这四字看似平实,却能引发读者对不同地域特色的联想,自然引出下文对特定山川的描写。“赤城自古雄东越”,着眼于赤城山,“自古”一词赋予其悠久的历史感,“雄”字则直接点出它在东越地区的雄伟气势。这里通过对赤城山的刻画,展现出特定山川的独特风貌,让读者感受到其在地域中的重要地位。“钟英储秀簪绅列”,将山川与人文相联系。“钟英储秀”写出赤城山汇聚天地精华、孕育优秀人才的特点,“簪绅列”则表明这些人才在士大夫群体中崭露头角。此句运用联想的手法,由山川的灵秀过渡到人才的涌现,暗含对这片土地育人之功的赞美。“何事黄扉,殊未相黄发”,以反问的形式表达情感。“黄扉”代指朝廷要职,“黄发”代指年老贤德之人,问句中流露出对贤德老者未被朝廷重用的疑惑与惋惜,情感真挚,让对人才的关注从“已涌现”延伸到“未被用”,深化了对人才问题的思考。下片“如今衮职那容缺”,转入对当下朝廷状况的议论。“衮职”指朝廷重要职位,“那容缺”以肯定的语气强调这些职位不可空缺,体现出对朝廷人才任用的重视,承接上片对人才的关注,将视角从“过往未用”转向“当下需求”。“人心恰与天时合”,将人事与自然规律相联系。“人心”指人们对贤才任用的期盼,“天时”可理解为适宜的时机,二者相合,暗示贤才得到任用的条件已经具备,为下文的积极展望做了铺垫,语言中充满对未来的期许。“看看孚号彤庭发”,描绘出即将到来的情景。“看看”一词带有期待的意味,“孚号彤庭发”指朝廷即将发布征召贤才的号令,画面感虽未直接言说却已暗含其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即将发生的积极变化,充满希望。“初破天荒,留与后来说”,以对未来的设想作结。“初破天荒”写出打破以往未有局面的开创性,“留与后来说”则预示着这件事将成为佳话流传后世。这里运用了想象的手法,既表达了对贤才得以任用的美好期盼,又赋予这件事长远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项安世《晚荷》

下一篇:宋·辛弃疾《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