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dōng

朝代:宋作者:梅尧臣浏览量:3
xíng
dào
dōng
kàn
shuǐ
shí
zuò
lín
屿
chuán
chí
mián
àn
yǒu
xián
lǎo
shù
zhuó
huā
chǒu
zhī
duǎn
duǎn
róng
jiǎn
píng
píng
shā
shí
jìng
shāi
qíng
suī
yàn
zhù
guī
lái
chē

译文

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逐句剖析

"行到东溪看水时":我来到东溪边观赏溪景,

# 东溪:即宛溪,在作者家乡安徽宣城。溪发源于天目山,至城东北与句溪合,宛、句两水,合称“双溪”。溪中多石,水波翻涌,奇变可玩。

"坐临孤屿发船迟":面对着水中的孤石迟迟舍不得上船离开。

# 孤屿:孤立的岛屿。,临:靠近,对着。

"野凫眠岸有闲意":野鸭在岸边睡着,充满闲情逸趣,

# 野凫:野鸭。

"老树著花无丑枝":老树伸展着秀丽的枝干,繁花似锦,惹人喜爱。

# 著花:开花。著:一作着。

"短短蒲茸齐似翦":溪旁短短的蒲草整齐得似乎经过修剪,

# 翦:一作剪。,蒲茸:初生的菖蒲。

"平平沙石净于筛":平坦的沙岸,洁白的沙石仿佛多次被粗选细筛。

# 净于筛:被筛选干净。

"情虽不厌住不得":我虽然迷上了这里但不得不回去,

# 住不得:再不能停留下去了。

"薄暮归来车马疲":傍晚到家马儿已累得精疲力衰。

# 薄暮:黄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东溪》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首联直接点明诗人的行动和所处的环境;颔联写“看水”时所见岸旁之景。颈联则写水中洲渚。尾联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变化,“无丑枝”,是作者的新意。这样写,不仅使这一平常村野增添几分春色,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作者意难平的心情。这首诗写得结构严密,体现了诗人的闲情雅致。全诗围绕看水,写出了水乡的秀丽风光与自己的闲情逸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皇祐五年(1053),梅尧臣因母亲去世辞官归乡守丧。远离汴京官场的纷扰,他得以深入观察家乡山水,以诗疗愈丧亲之痛,寄托对人生的思考。至和二年(1055),诗人仍居宣城,在东溪漫游时写下此诗,与《鲁山山行》《汝坟贫女》等同期作品共同构成其乡居诗的代表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东溪》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写景诗。通过“野凫”“老树”等意象,将个体的生命体验升华为对永恒自然法则的领悟,在平淡中见奇崛,于困顿中显超然。这种“老树着花”式的境界,不仅是宋代士大夫精神的缩影,更成为后世文人面对逆境时的心灵慰藉。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三四句,每句前四字写景,后三字写意,边写边议,有景有意,而意又饱和在情中,使景、情、意融为一体。想象:第二句里面“凫眠”是人们看见的,而“闲意”是作者凭借着想象和感觉得来的。

3. 分段赏析

首联点明行至之地为东溪,缘由是观水。“闲意”二字已然悄然蕴含其中。毕竟,仅为观水而来,足见其爱闲情致,而非热衷于车马奔忙、钻营交际。第二句描绘眼前孤屿之景,以及因留恋而不舍发船的深情。山水之美令作者沉醉,爱意难休,皆在不言之中。此联平铺直叙,却毫无刻意之感,短短十四字便涵盖诸多意蕴,实乃“平淡”之中见功力,颇有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闲适淡然之韵。当然,精彩之处还在后文。颔联聚焦“看水”时岸旁的景色。杜甫《漫兴》中有“沙上凫雏旁母眠”,此句取景与之相似。这表明作者描绘水乡春色时,精准捕捉到了最具特色的景致。更重要的是,从这一景象中细腻地品出了“闲意”。“凫眠”是众人皆见的寻常之景,而“闲意”则是作者凭借想象与感知所赋予的。看到“野凫眠岸”,作者想象其自由自在,进而感受到“闲意”,实则反映出作者自身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羡慕。再者,岸旁老树于春深时节绽放花朵。“老”常与“丑”相连,而作者言其“无丑枝”,此乃独到之见。如此描写,不仅为乡村增添了春色,更映照出作者的心境。欧阳修曾赞梅尧臣“文词愈清新,心意难老大,有如妖娆女,老自有余态”,“老树着花无丑枝”恰似“老自有余态”,正是作者“心意难老大”的真实写照。颈联转而描写水中洲渚。梅尧臣在《游隐静山》中有“溅溅涧水浅,苒苒菖蒲稠。菖蒲花已晚,菖蒲茸尚柔”,《会胜院沃州亭》里也有“前溪夹洲后溪阔”。东溪之中确有洲渚(即第二句提到的“孤屿”),而蒲茸是宣城山水间常见的植物。“浅浅”与“齐似剪”的表述,让画面形象鲜明。“山净江空水见沙”,韩愈曾有此写法,但韩愈描绘的是湍急的江水;梅尧臣在此句中加入“平平”和“净于筛”,凸显出溪水的清澈与平静,更添江南特色。这两句虽仅写景,但春日的融融暖意、游人的喜悦之情,皆在不言里。尾联“情虽不厌”,总结了中间四句的内容,同时呼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情虽不厌”,然而现实中终究无法在此野溪边久居;即便如此,仍直至“薄暮”才归城。这与王安石“爱此江边好,流连至日斜”的心境相同。回到城中,便免不了车马喧嚣,难寻东溪那份闲适之趣。这两句蕴含四层转折,在曲折回环间道出深层含义,此乃韩、柳“古文”的精妙技法。以梅尧臣为“开山鼻祖”的宋诗“以文为诗”特点,便体现在此类地方。其长处在于“尽意”,只是言辞过于直白,形象性难免有所削弱,此诗末两句便略显质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富有新意,并且使用很多名句。有“道前人所未道”之处,通篇下来结构严密,层次很多,对诗歌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作用。特别是颔联,颈联,充满新意,都是前面四个字写景,后面三个字写意,一边叙事一边议论,充满了浓郁的情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辛弃疾《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

下一篇:宋·秦观《点绛唇·桃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