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兰种松竹":铲去兰花,种下松树和竹子,
"意嫌兰易衰":心里是嫌弃兰花容易衰败。
"土气不变恶":土壤的性质并没有变得恶劣,
"物性先自欺":是植物自身的特性先欺骗了自己。
"劲竹见破节":坚韧的竹子出现了破裂的竹节,
"直松生曲枝":挺直的松树长出了弯曲的枝条。
"嗟嗟松与竹":唉,这松树和竹子啊,
"空使幽兰悲":白白地让幽静的兰花悲伤。
北宋文学家
郑獬(1022~1072),北宋文学家。字毅夫,一作义夫,安州安陆(今湖北)人。宋仁宗皇佑五年,状元及第。累迁知制诰,出知荆南。神宗初,拜翰林学士,为王安石所恶,出知杭州,徙青州,提举鸿庆宫。其文有豪气,议论精确,说话简明扼要。其诗有关怀民生疾苦之作,写景咏物诗则飘逸清新。代表作品有《田家》《春尽》《寄并州故人》等。著有《郧溪集》。
1. 分段赏析
“锄兰种松竹,意嫌兰易衰”:“锄兰种松竹”写出诗人的行为,铲掉兰花改种松竹;“意嫌兰易衰”点明原因,是觉得兰花容易衰败。开篇交代了事件的起因,为下文写松竹的状况做了铺垫,体现了诗人最初对松竹的期待。“土气不变恶,物性先自欺”:“土气不变恶”指生长的土壤环境依旧不好,“物性先自欺”则说松竹自身的品性先违背了预期。此句承接上文,暗示松竹未能如想象中那般在不良环境中保持坚韧,埋下对其表现不满的伏笔。“劲竹见破节,直松生曲枝”:“劲竹见破节”描写原本应坚韧的竹子出现了破裂的竹节,“直松生曲枝”写本应挺直的松树长出了弯曲的枝条。两句具体写出松竹的缺陷,与诗人最初的期待形成反差,展现了事物的实际状况。“嗟嗟松与竹,空使幽兰悲”:“嗟嗟”表达感叹之情,“松与竹”点出对象,“空使幽兰悲”则指出松竹的表现白白让被铲去的幽兰悲伤。尾联收束全诗,抒发了诗人对这一结果的感慨,既有对松竹的失望,也有对幽兰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