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危弦断客肠":一曲高亢的琴声,听得人愁肠欲断。
# 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
"津桥捩柂转牙樯":渡口的桥边,船夫扭转舵头,象牙装饰的桅杆随之转动。
# 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捩柂:扭转船舵。捩柂,亦作“捩舵”、“捩柁”。
"江心云带蒲帆重":江心的云朵缠绕着蒲草船帆,显得格外沉重,
"楼上风吹粉泪香":楼上送别的女子泪水涟涟,脂粉香气随风飘散。
"瑶草碧":碧草芳美,
"柳芽黄":岸边的柳树刚吐出嫩黄的新芽。
"载将离恨过潇湘":这艘船载着满满的离愁别恨,缓缓驶过潇湘江。
"请君看取东流水":远行的人啊,你只需看看这东流不息的江水,
"方识人间别意长":就会明白人间的离别情意有多绵长。
南宋词人
严仁(1176?~1206?),南宋词人。字次山,号樵溪,邵武(今属福建)人。严仁与严羽、严参并称邵武“三严”。其好古博雅,读书极多,其词作长于化用前人诗文,多半写闺思怨别、春情春景,极尽闺阁之趣。杨慎《词品》卷四称严仁“长于庆寿 、赠行,洒然脱俗”。其作品《醉桃源·春景》《水龙吟·题盱江伟观》等均为佳作。曾著《清江欸乃集》,今不传。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惜别的词,借江船送别的场景,紧扣“惜别”,既绘行舟远去的动态场景,又融泪痕、草色、流水等意象,将无形之愁化为可感之景,道尽人间离别之难舍与怅惘。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词的上片借景抒情,层次分明,步步推进。以“危弦断客肠”起笔,用琴弦的哀婉之声暗示离人心碎,随后“津桥捩柂转牙樯”以船只启航的画面,暗含离别在即,惜别的气氛更为浓厚;“江心云带蒲帆重”借帆影凝滞、云水交织的视觉景象,将行人沉重的心情投射于物象,“楼上风吹粉泪香”则从送别者视角切入,以泪染脂粉的香气与风中飘散的泪痕,将无形之痛化为可触可感的细节。上片借琴弦、帆影、泪香等意象,层层铺陈步步推进离别场景,使情感表达含蓄深沉而余韵悠长。对偶:词中“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两句对仗精妙。前句从送行人视角切入:江心低垂的云缠着船帆,帆似乎极“重”;后句转至离人视角:楼上风吹散泪痕,泪中含“香”,连风都沾满愁绪。一“重”一“香”,既是云压帆、泪染风的实景,又暗藏“身重难行”与“情香难散”的对比。江面与楼台遥遥相望,帆影与泪光彼此映照,把船要走的沉滞和情斩不断的缠绵都融进字里行间,让整幅离别画面多了层欲说还休的酸楚。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上片以“一曲危弦断客肠”起笔,琴弦急促悲切之声令人肝肠寸断,开篇便以听觉冲击渲染离别氛围。“危”字既形容琴声高亢,又暗含人心惶惶,“断”字以夸张手法写出离别之痛。紧接着“津桥捩柂转牙樯”描绘渡口船只转向的细节,“捩柂”“转”两个动作词写出船只即将开启远行之状,“牙樯”用象牙装饰桅杆的华美反衬离别的凄凉,词意不断推进。这两句是从送者的角度来写。后二句“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形成工整对仗:江心云朵如带缠绕蒲草船帆,用“重”字将无形的愁绪化为船帆滞涩感;楼上女子泪水混着脂粉随风飘散,“粉泪香”将视觉的泪痕与嗅觉的香气交融,既写女子不忍别离、簌簌流泪的样貌,又以香气残留暗示情意难散。这两句是从离者的角度来写。词意层层推进,词人将惜别之情写得极为感人。下片“瑶草碧,柳芽黄”用明丽春景反衬离恨,碧玉般的仙草与嫩黄柳芽本应生机盎然,此刻却成为了别离的背景,乐景倍增哀情。“载将离恨过潇湘”中“载”字化抽象愁绪为可载之物,赋予离恨沉甸甸的分量,与“潇湘”水域的缥缈形成虚实对照。结尾“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借江水东流比喻别意,既呼应上片江景,又以“看取”二字引导读者凝视流水,将绵长情思具象为无尽波涛。全词从琴声惊心到帆影远去,从泪痕余香到江水苍茫,层层推进中交织听觉、视觉、嗅觉,最终以天地之永恒映衬人间别恨之悠长。
4. 作品点评
作者上片以景寄情,场景递进叠加:琴弦惊心,船只转舵启程,江云滞帆,泪粉散香——无一字言别而别意渐深,情思隐于物象;下片别绪如江潮决堤,离恨载舟过潇湘,终以东流之水勾连天地,触手可及。全篇以虚化实之笔将抽象情思凝为可触之景,帆动云沉皆为心绪,草碧柳黄尽是愁痕,未见“别”字而别恨入骨。
上一篇:宋·潘兴嗣《凌云阁》
下一篇:宋·寇准《江南春·波渺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