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ǎo

朝代:宋作者:梅尧臣浏览量:3
qiǎo
kǒu
liú
xuè
xīn
qín
fēi
zhāo
yǒu
shí
zhì
fēng
wèi
piāo
yáo
suǒ
tuō
shù
zhī
ruò
ér
jiē
cháo
shì
qiào
zhōu
gōng
chéng
gǎn
liáo
chī
xiāo

译文

巧妇(指鸱鸮)口中渗出鲜血,这般辛勤并非一日之功。常拾取莠草、苦菜修补巢穴,担忧风雨来袭时巢窠飘摇。它所依托的树枝本就细弱,因而叹息筑成的巢室高翘难安。周公见此确实深有感触,姑且写下《鸱鸮》一诗,抒发情怀。

逐句剖析

"巧妇口流血":巧妇(指鸱鸮)口中渗出鲜血,

"辛勤非一朝":这般辛勤并非一日之功。

"莠荼时补紩":常拾取莠草、苦菜修补巢穴,

"风雨畏漂摇":担忧风雨来袭时巢窠飘摇。

"所托树枝弱":它所依托的树枝本就细弱,

"而嗟巢室翘":因而叹息筑成的巢室高翘难安。

"周公诚自感":周公见此确实深有感触,

"聊复赋鸱鸮":姑且写下《鸱鸮》一诗,抒发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巧妇》是北宋诗人梅尧臣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共八句,以鹪鹩筑巢作比喻,用“巧妇口流血”“风雨畏漂摇”等句子,暗示当时保守势力根基薄弱的本质,体现出作者对景祐年间吕夷简专权局面的批判态度。这首诗沿用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语言朴实却暗藏锋芒,被视作宋代政治讽喻诗的代表作品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为呈上《百官图》,揭发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专权跋扈,被贬到了饶州。梅尧臣在这一年的政治斗争中,站在支持范仲淹的改革派一边,写了《巧妇》《猛虎行》等带有讽喻意味的诗,借着自然中的事物,暗指权臣专权的现状。诗里“所托树枝弱”,其实是说吕夷简集团的根基并不稳固;“周公赋鸱鸮”引用了《诗经·豳风》里的典故,暗含着对朝政混乱的担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政治讽喻诗。借鹪鹩筑巢的景象,描绘了禽鸟为生存付出的持续辛劳的画面,体现了当时保守势力根基虚弱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景祐年间吕夷简专权局面的批判立场。

2. 写作手法

双关:“巢室翘”明写鹪鹩巢穴歪斜欲倾,暗指朝廷架构失衡、纲纪失序,以禽鸟栖息之所的不稳,影射朝堂权力体系的摇摇欲坠;“鸱鸮”既为《诗经》中象征凶暴的恶鸟,在此又暗代专权擅政的权臣,呼应周公赋诗的典故,以恶鸟的意象强化对权臣乱政的批判。这些双关让自然物象与政治隐喻浑然一体,“巢室”的物理倾斜与朝堂的治理失序相映,“鸱鸮”的生物属性与权臣的凶戾本质相契,在一词多义中使对时局的忧虑更显尖锐而含蓄。起兴:首联“巧妇口流血,辛勤非一朝”以鹪鹩筑巢的艰辛起兴,奠定全诗托物讽喻的基调。诗人不直接议论时政,而是先描绘禽鸟为生存付出的持续辛劳,自然引出对“辛勤”背后困境的关注。这种起兴方式如引线穿珠,既让读者先感知具体物象的情态,又为后文以巢穴喻政治势力、以风雨喻时局动荡做好铺垫,使批判内容的展开更显自然流畅,避免了说理的生硬。用典:尾联“周公诚自感,聊复赋鸱鸮”化用《诗经·豳风·鸱鸮》典故。《鸱鸮》相传为周公所作,借鸱鸮护巢抒发对时局的忧思。梅尧臣引此典,以周公自比,将个人对吕夷简专权的忧虑与历史上的政治忧思相勾连,既强化了对朝政混乱的批判,又赋予情感表达。典故的运用使诗意含蓄而深沉,避免直白议论,符合讽喻诗“婉而多讽”的特质。比兴:诗人以鹪鹩筑巢为比兴核心,贯穿全诗。首联“巧妇口流血,辛勤非一朝”,以鹪鹩筑巢“口流血”的具象辛劳,兴起改革派为理想持续付出的抽象坚守;颔联“莠荼补紩”“畏漂摇”,借禽鸟用杂草补巢却难抵风雨,兴起保守势力根基浅薄、外强中干之态;颈联“树枝弱”“巢室翘”,以巢穴依托不牢、歪斜欲坠,兴起吕夷简集团权势不稳的本质。全诗以禽鸟生存状态为喻体,层层递进关联政治现实,使朝堂斗争化为可感的自然图景,既含对改革派的共情,又藏对保守派的嘲讽,比兴手法让批判与关怀更显含蓄而深刻。

3. 分段赏析

首联“巧妇口流血,辛勤非一朝”,以“巧妇(鹪鹩)”筑巢时“口流血”的细节,刻画其长期辛劳的状态。表面写禽鸟筑巢的艰辛,实则隐喻在政治斗争中,改革派为维护理想付出的持续努力,暗含对其坚韧的共情。颔联“莠荼时补紩,风雨畏漂摇”,“莠荼”指杂草,写鹪鹩用杂草修补巢穴,却仍害怕风雨来袭时巢穴飘摇。这里借巢穴的简陋与脆弱,影射保守势力虽竭力维持地位,却因根基不稳而难以抵挡冲击,暗示其外强中干的本质。颈联“所托树枝弱,而嗟巢室翘”,“树枝弱”直接点出巢穴依托的根基不牢,“巢室翘”形容巢穴歪斜不稳。此句明写鹪鹩巢穴的险境,暗指吕夷简集团看似专权,实则根基虚弱,流露对其终将失势的嘲讽。尾联“周公诚自感,聊复赋鸱鸮”,化用《诗经·鸱鸮》中周公借诗抒发忧虑的典故,表达诗人对当时朝政混乱的深切担忧。以典故收尾,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时局的关怀,让批判立场更显深沉厚重。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梅尧臣早期讽喻诗的代表作品,开创了宋代政治诗“托物言志”的新样式。刘克庄在《后村诗话》里评价它“深得风人之旨”,陆游更是把梅尧臣的这类创作看作“宋诗气骨的开端”。诗中“所托树枝弱”一句,成了后世批判权臣时常用的经典比喻,元代方回的《瀛奎律髓》还把这首诗列为“咏物讽政”类的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下一篇:宋·高翥《清明日对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