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guò
xiè
tán
sān
shǒu
sān

朝代:宋作者:杨万里浏览量:3
jiǔ
shí
qīng
liǎng
bēi
chuán
mén
cái
yòu
hái
kāi
hǎo
shān
wàn
zhòu
rén
jiàn
dōu
bèi
xié
yáng
niān
chū
lái

译文

碧清的美酒一杯又一杯,船上的门帘刚闭还复开。千皱万褶的好山无人能描绘,都被斜阳的余辉一一拈出来。

逐句剖析

"碧酒时倾一两杯":碧清的美酒一杯又一杯,

# 碧酒:碧清的美酒。

"船门才闭又还开":船上的门帘刚闭还复开。

"好山万皱无人见":千皱万褶的好山无人能描绘,

# 皱:皱褶。

"都被斜阳拈出来":都被斜阳的余辉一一拈出来。

# 拈出:用两指夹出。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由南宋杨万里创作。此诗为行旅山水题材,描绘了诗人乘船过谢潭时所见之景。开篇“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展现出诗人在缓缓行舟中,悠然饮酒赏景的闲适状态,船门开合暗示美景不断。后两句“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将绘画手法融入诗中,以“万皱”绘山之态,更借斜阳凸显山之美。全诗语言质朴明快,生动展现旅途风光,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尽显杨万里诗歌清新自然的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自号诚斋,学者称诚斋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进士,官至秘书监。杨万里的诗初学江西诗派,后转以王安石及晚唐诗为宗,终则脱却江西、晚唐窠臼,以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而自成一家,被称为“诚斋体”。其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并称“中兴四大家”,亦作“南宋四大家”;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杨万里一生诗作数量极富,善于描写日常生活及山水风光,富有哲理和趣味。其词风活泼清新,与诗风相似,辞赋则读来文气贯注,流利自然。著有《江湖集》《浯溪赋》《诚斋易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写的《舟过谢潭》组诗中的第三首。在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杨万里前往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任上,溯赣江途中经过谢潭,一路欣赏到船行过程中斜阳映山等秀丽景色。他因陶醉于谢潭天赐的山水风光,有感而发进行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山水行旅诗。描绘了诗人乘船过谢潭时,悠然饮酒赏景,以及斜阳映照下好山尽显姿态美的情景,借行船途中所见之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与悠然自得的心境。

2. 写作手法

细节描写:“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通过描写诗人饮酒的动作和船门开合的细节,生动展现出诗人在舟行途中悠然自得、沉醉于沿途风景的状态,使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闲适心境。

3.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把诗人在缓缓行驶的船上,时不时倒上一两杯美酒,一边品尝,一边欣赏风景的悠闲模样刻画得十分生动。船门刚关上又马上打开,这一细节暗示了外面的美景接连不断,让诗人应接不暇,舍不得错过任何一处。后两句“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更是精妙。平常时候,好山那无数的皱褶很难被人察觉,可当斜阳的光辉洒下,这些皱褶一下子全都清晰地展露出来。这里的“万皱”借鉴了山水画里表现山的手法,而“拈”字把斜阳当作人来写,好像是斜阳特意把山的美给挑出来展示,让原本普通的山景变得鲜活、有趣,充分体现出诗人对自然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独特的审美视角。

4. 作品点评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在写作上,细节描写细腻,巧妙融合绘画技巧,语言浅切明快,生动展现自然之美。“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为亮点名句,新颖生动,为后世展现了别具一格的山水诗创作视角,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奇妙与诗歌的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诗写诗人在船上看山的景象,妙在后两句。韩愈在著名的五言长诗《南山诗》里写终南山,有“晴明出棱角”“烂漫堆众皱”之句。远处看山,山上的众多棱角和梭角与棱角之间的沟沟渠渠,就好像许多皱纹。如果皱纹比较细微便只有朝阳和夕阳斜照,才能看清楚。诗的第二句“船门才闭又还开”,表明打开船门,为的是看山。“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不说“照出来”,而说“拈出来”,一个“拈”字,用得多新巧。

现代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宋诗举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二)》

下一篇:宋·梅尧臣《巧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