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为治本":端正思想是吏治的根本,
"直道是身谋":刚直的品性是修身的原则。
# 直道:正直之道。
"秀干终成栋":优质的大树终成栋梁之材,
# 栋:屋中的正梁,此喻担当国家重任的人。,秀干终成:《舆地纪胜》卷四五作直干终为。秀干:茂盛的树干,喻指优秀的人才。
"精钢不作钩":柔韧的好钢也不愿枉道而行。
# 不作钩:不作弯曲的钩子,意思是说不愿枉道而行。,精:《舆地纪胜》作衠。
"仓充鼠雀喜":仓廪丰实那些鼠雀兔狐之辈可高兴了,
# 鼠雀:指贪官污吏。,仓充:粮仓贮存充足。此喻引起腹心贪欲的财宝。
"草尽兔狐愁":如果没什么好处那些贪官污吏就发愁。
"史册有遗训":在这方面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的教训,
# 史册:《粤东金石略》卷九作注牒。
"毋贻来者羞":不要做出使后人蒙羞的事情吧。
# 来者:后人。,贻:留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言志诗。诗歌体现了包拯为官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品格,以及坚守原则、不遗笑于后人的决心。
2. 写作手法
比喻:“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以“秀干”喻刚直人才,终将成栋梁;以“精钢”自比,言其宁折不弯,不随俗妥协,生动展现刚正品格。
3. 分段赏析
首联“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是全诗的核心。“清心”指清廉无私,“直道”意为刚直不阿,作者开篇点明治理世事以清廉为根本,为人处世以正直为准则,将自身的为官之道与人生信条和盘托出,为整首诗奠定了清正刚直的基调,简洁有力地展现出包拯对自身品德修养与为官准则的严格要求。颔联“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进一步阐释“直”的内涵。作者以“秀干”比喻笔直挺拔的树干,指出其终将成为栋梁之材;以“精钢”自比,表明纯正坚韧的钢材宁折不弯,不会被外力折服,打造成弯曲的钩子。这两句诗运用比喻手法,将抽象的品质具象化,既展现出包拯对自身正直品格的自勉自励,也透露出他对自身操守的高度自信,词句铿锵有力,极具感染力。颈联“仓充鼠雀喜,草尽兔狐愁”描绘除暴安良的深意。前句写粮仓充盈时鼠雀肆意欢腾,先“纵”出贪官污吏、害民之徒得势时的猖獗之态;后句写草木尽除时兔狐无处藏身而发愁,再“擒”住铲除这些恶势力后的结果。诗人以“鼠雀”“兔狐”喻指危害百姓的奸邪之人,指出拆除他们赖以生存和作恶的条件(即“草尽”),才能真正实现社会安定,展现出包拯对治理社会弊病的深刻思考与坚定决心。尾联“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表达包拯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与坚守原则的决心。他深知史册中留存着前人的治国理政经验与道德训诫,因此决心从中汲取教训,时刻警醒自己,绝不给后人留下耻笑的把柄。这两句诗言简意赅,虽未直言追求流芳千古,但字里行间暗含包拯希望以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形象载入史册,体现出他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清醒认知与崇高追求。
4. 作品点评
这首题壁诗,堪称包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诗歌风格庄重刚劲,行文严谨规整,语言简洁直白,读来铿锵有力,字里行间尽显浩然正气与坦荡胸怀。
# 流传下来的包拯的诗,仅此一首,“吉光片羽”,却与他的性格相吻合。全诗的要旨即是谋直道而去贪欲。
不详古典文学家金性尧《宋诗三百首》
上一篇:宋·王禹偁《急就章》
下一篇:宋·程颢《郊行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