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谁撼得海门开":凭借谁的力量能够撼动海门打开呢,
"疑是神兵著力推":怀疑是神兵使劲在推动。
# 著:一作着。
"霎地起来银一线":霎时间涌起一条银线般的浪涛,
"驾山卷起雪千堆":浪涛像驾着山一样卷起千堆白雪。
"列江画舫浮天去":排列在江上的画舫仿佛飘浮到天边去了,
"几片红旗逐浪回":几片红色的旗帜追逐着波浪回旋。
"毕竟神京钟王气":终究是京城凝聚着帝王之气,
"海神岂为子胥来":海神哪里是为了伍子胥而来呢。
元代诗文作家
王义山(1214~1287),元代诗文作家。字元高,号稼村,丰城(今属江西)人。景定进士,历永州司户,升通判瑞安军府事,入元后曾提举江西学事。其精《易》学,善词赋,诗多唱酬、离别之作。自言“吾闻诗之天,不在巧与新。纤秾寄淡泊,清峭寓简淳”。《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平弱之习,绝少警策”,称其为文“往往能自出新意”。著有《稼村类稿》。
1. 分段赏析
首联:“凭谁撼得海门开,疑是神兵著力推”,这两句诗中“凭谁”以疑问的方式开篇,引发读者的好奇心,“疑是”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神秘的氛围,将海潮涌起的壮观景象与神兵推动联系起来,增添了诗歌的奇幻色彩。颔联:“霎地起来银一线,驾山卷起雪千堆”,这两句诗中“霎地”强调了时间之短,“银一线”形象地描绘出潮水初起时的细长形态,“驾山卷起雪千堆”则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浪涛比作驾着山、卷着雪,生动地展现了潮水的磅礴气势。颈联:“列江画舫浮天去,几片红旗逐浪回”,这两句诗中“列江”描绘出画舫排列在江上的整齐景象,“浮天去”则表现出画舫仿佛飘浮到天边的高远意境,“几片红旗逐浪回”通过红旗的动态描写,进一步衬托出潮水的汹涌澎湃。尾联:“毕竟神京钟王气,海神岂为子胥来”,这两句诗中“毕竟”一词起到了转折和总结的作用,将诗歌的视角从眼前的海潮景象引向历史和现实,“神京钟王气”表达了对京城帝王之气的尊崇,“海神岂为子胥来”则以否定的方式,否定了海潮涌起是因为伍子胥的传说,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独特见解。
上一篇:宋·胡宏《云月》
下一篇:宋·李介山《梅雨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