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wáng
zhù
·
·
shí
liú
huā
shī

朝代:宋作者:王义山浏览量:3
dài
quē
nán
fēng
shàng
chǎng
yīn
yīn
zhì
绿
rào
dān
qiáng
shí
liú
zhuó
qián
hóng
lěi
jìn
chūn
guāng
jìn
gèng
qiáng
yīn
wàng
lái
西
ān
míng
huā
chū
ān
shí
cháo
yuán
shàng
jiù
fēng
guāng
yóu
shì
tài
zhēn
qīn
shǒu
zhí

译文

南风即将缓缓而至,在这之前,浓郁的嫩绿枝叶环绕着朱红色的宫墙。石榴树上已经长出了鲜艳的深红色花蕾,使得这无尽的春光显得愈发绚烂多姿、生机勃勃。如果不是当年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又怎么能够让这名贵的石榴花从西域的安石之地传入中原呢。朝元阁上那往昔的景致仍在,阁旁的石榴树,据说还是当年杨贵妃亲手栽种的呢。

逐句剖析

"待阙南风欲上场":南风即将缓缓而至,在这之前,

"阴阴稚绿绕丹墙":浓郁的嫩绿枝叶环绕着朱红色的宫墙。

"石榴已着乾红蕾":石榴树上已经长出了鲜艳的深红色花蕾,

"无尽春光尽更强":使得这无尽的春光显得愈发绚烂多姿、生机勃勃。

"不因博望来西域":如果不是当年博望侯张骞出使西域,

"安得名花出安石":又怎么能够让这名贵的石榴花从西域的安石之地传入中原呢。

"朝元阁上旧风光":朝元阁上那往昔的景致仍在,

"犹是太真亲手植":阁旁的石榴树,据说还是当年杨贵妃亲手栽种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王母祝语石榴花诗》为南宋至元初诗人王义山所作的七言律诗。此诗围绕石榴花展开,描绘了石榴花生长环境及背后典故。开篇描绘南风将起,嫩绿枝叶环绕丹墙,石榴已现干红花蕾,点明其生长态势,展现生机。“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借张骞出使西域引入石榴的典故,为石榴花增添传奇色彩。末句提及朝元阁旧景,称其为杨贵妃亲手种植,赋予石榴花历史底蕴。全诗语言简洁,通过对石榴花的描写,展现其美丽与生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元代诗文作家

王义山(1214~1287),元代诗文作家。字元高,号稼村,丰城(今属江西)人。景定进士,历永州司户,升通判瑞安军府事,入元后曾提举江西学事。其精《易》学,善词赋,诗多唱酬、离别之作。自言“吾闻诗之天,不在巧与新。纤秾寄淡泊,清峭寓简淳”。《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平弱之习,绝少警策”,称其为文“往往能自出新意”。著有《稼村类稿》。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待阙南风欲上场,阴阴稚绿绕丹墙”,诗的开篇营造出一种即将转变的氛围。南风即将来临,预示着季节的更迭。此时,石榴树嫩绿的枝叶在丹墙旁生长,“阴阴”描绘出枝叶的繁茂,“稚绿”则强调了其鲜嫩的色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力量。这两句诗不仅为石榴花的出现铺垫了优美的环境,也暗示了石榴花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即将绽放。“石榴已着乾红蕾,无尽春光尽更强”,目光聚焦在石榴树上,那枝头已长出了鲜艳的红色花蕾。“干红”一词生动地表现出花蕾颜色的浓郁与艳丽,它们如同即将点燃的火焰,为春光增添了别样的色彩。“无尽春光尽更强”则进一步强调,石榴花的出现让原本就美好的春光更具活力与生机,突出了石榴花在诗人眼中的独特价值,它是春光中最亮丽的一笔。“不因博望来西域,安得名花出安石”,诗人笔锋一转,引入历史典故。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石榴,使得这一“名花”得以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这一典故的运用,瞬间拓宽了诗歌的视野,让石榴花不仅仅是一种自然花卉,更承载了文化交流与历史传承的意义,增添了其神秘而迷人的色彩。“朝元阁上旧风光,犹是太真亲手植”,最后诗人又将目光投向朝元阁,传说中杨贵妃曾在此亲手种植石榴树。曾经的朝元阁,想必有着繁华的景象,而如今那棵石榴树依旧,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通过这一典故,石榴花与历史人物杨贵妃联系在一起,使其更具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韵味,让读者在欣赏石榴花的美丽时,也能感受到岁月的流转与历史的沧桑。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杨万里《夏夜喜雨》

下一篇:宋·辛弃疾《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