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明珠一颗":每个人身上都有一颗属于自己的明珠,
"久被尘劳关锁":但是,长期以来它被物欲尘劳所蒙蔽、禁锢住了。
# 尘劳:佛教徒谓世俗事务的烦恼。
"而今尘尽光生":如今,尘埃已被彻底清除,明珠的光芒得以重新焕发,
"照破青山万朵":照破千山万水。
释心月(?~一二五四),字石溪,号佛海,俗姓王,眉山(今属四川)人。历住建康府报恩寺,能仁寺。理宗嘉熙二年(一二三八),入住蒋山太平兴国寺。迁平江府虎丘山云岩寺。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入住临安府灵隐景德寺。十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宝祐二年卒。为掩室禅师法嗣。有《石溪心月禅师语录》三卷、《传衣石溪佛海禅师杂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禅宗偈颂诗,也是一首佛教哲理诗。介绍了诗人以“明珠”为喻,阐述佛性被尘劳遮蔽又最终显现的禅理;表达了修行人破除烦恼、证悟本心的修行体验,以及佛性光明普照万物的境界。
2. 写作手法
比喻:以明珠喻佛性,“我有明珠一颗”将抽象佛性具象化,明珠意象既显珍贵又暗合圆明之性。“久被尘劳关锁”以尘垢喻烦恼,生动展现佛性被无明遮蔽之状。明珠尘垢之喻,深契禅宗“明心见性”之旨。对比:前两句“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与后两句“而今尘尽光生,照破青山万朵”形成鲜明对照。以明珠蒙尘喻修行受阻,复以光耀山川显悟道境界,前后映照间,顿显禅者由迷转悟的超越性体验。
3. 分段赏析
“我有明珠一颗”直指本心,明珠象征人人具足之清净自性。“久被尘劳关锁”道出众生佛性久被无明烦恼遮蔽之实相,其中“尘劳”二字既指世俗烦恼,亦暗喻修行障碍。“而今尘尽光生”一转,展现修行悟道后之境界,烦恼尽除,佛性光明自然显现。“照破青山万朵”作结,以“照破”显智慧之锐利,“青山万朵”喻重重迷障,全句展现悟道者智慧光明能照彻一切无明之妙境。此偈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以明珠为喻,生动阐释了禅宗“明心见性”之要旨,体现了柴陵郁禅师对修行者圆阇梨的殷切开示。
上一篇:宋·李曾伯《青玉案·癸未道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