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肇判两仪生":太极初分生出两仪,
"其中人为万物灵":其中人类堪称万物精灵。
"人亦天地一物耳":人不过是天地间一物,
"独以道义超众形":却因道义超越万千生灵。
"立为三才中宇宙":被尊为三才之一立于宇宙,
"发挥天地经人伦":运转天地法则维系人伦。
"兹事初非外烁伐":此事本非外力强加于身,
"毫发皆奋七尺身":毫毛头发都蕴含七尺之躯的潜能。
"后生可畏如日出":年轻人如朝阳般令人敬畏,
"千金之躯岂可轻":千金之躯岂能轻视自身。
"寸阴可惜莫虚掷":光阴似箭切莫虚度浪费,
"百年安得长青春":百年人生怎能永驻青春。
"有力如虎当猛省":身强体壮如猛虎更应警醒,
"何况责望深父兄":更何况父兄寄予深切期望。
"不通六籍不是学":不通晓六经不算真学问,
"未了三才未是人":未参透三才之道不成其人。
"希圣必须志尧舜":向往圣人必以尧舜为志向,
"希贤必有为颜曾":追随贤者当学颜回与曾参。
"义理彝伦精讲究":义理伦理需精心钻研透彻,
"礼乐制度须详明":礼乐制度务必详知明了。
"体用源流务透彻":体用关系源流务必彻底理解,
"血脉文理仍流行":血脉文理仍要传承不息。
"会通两尽始无碍":贯通天人方能消除隔阂,
"范围未始离曲成":遵循法则而不背离自然之道。
"无尘胸次贮万卷":胸怀澄澈容纳万卷诗书,
"拔山笔力扛千钧":笔力雄健可撼动千钧之山。
# 扛:一作找。
"不用高枕卧丘壑":不必隐居山林虚度光阴,
"用之家齐国治天下平":治国安邦可使家国太平。
"不但匹无匹妇皆获所":不仅让百姓安居乐业,
"草木鱼鳖咸清宁":连草木鱼鳖皆得安宁。
"此皆后进本分事":这都是学子本分之事,
"不为干利与求名":不为功名利禄而求取。
"更须扫除谑浪傲惰态":更要扫除轻狂傲慢惰性,
"打并嗜欲声色情":摒弃声色欲望种种杂念。
"一物一则同一敬":万物各有准则需心存敬畏,
"牢守孔孟张朱程":坚守孔孟张朱程子的道统。
"吃紧工夫决有效":抓紧时间必能成效显著,
"令闻广誉垂千龄":美名流传千秋万代不朽。
"英雄气概为则是":英雄气概当以正道为准则,
"一变至道非难能":一朝领悟便可达至高境界。
"君不见四十五十无闻不足观":岂不见四五十岁仍默默无闻,
"总是惰而不学昏昏贸贸枉生天地间":只因懒惰不学浑噩度日,白白虚度天地间的生命!。
宋末元初理学家、文学家
陈普(1244~1315),宋末元初理学家、文学家。字尚德,居石堂山,号惧斋,世称石堂先生。福建宁德(今属福建)人。师承韩翼甫,为朱熹三传弟子。入元隐居授徒,屡次被辟为州教授却不赴任,四方从学者数百人,曾受聘于云庄书院,晚居莆中。其诗闲淡疏远,饶有情致。代表作品有《答友人》《秋日即事》。
1. 分段赏析
“太极肇判两仪生,其中人为万物灵”两句从宇宙生成的哲学观念入手。诗人以“太极肇判两仪生”交代天地生成的初始状态,为后文论述人的地位做铺垫。“其中人为万物灵”直接点明人在万物中的独特性,确立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崇高地位,为整首诗劝学的主旨奠定基础,引发读者对自身价值的思考。“人亦天地一物耳,独以道义超众形”这两句进一步阐释人的本质。承认人是天地间的一物,看似平凡,却又指出人凭借道义能够超越普通形体的局限,突出了道义对于人的重要意义,强调了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关键在于精神层面的道义追求,为后续劝人学习以修养道义做了过渡。“立为三才中宇宙,发挥天地经人伦”两句阐述人在宇宙中的责任与使命。将人置于“三才”(天、地、人)之中,说明人具有与天地并列的重要地位,而这种地位赋予人发挥天地之道、规范人伦秩序的使命,明确了人在社会中的担当,使读者认识到学习不仅关乎个人,更对社会人伦有着重要作用。“兹事初非外烁伐,毫发皆备七尺身”两句表明学习与修养的内在性。指出追求道义、发挥人伦等重要之事并非来自外部的强行塑造,而是人的七尺之躯本身就具备这样的潜能,意在激励读者相信自身的能力,积极挖掘内在潜力,通过学习来实现自我价值。“后生可畏如日出,千金之躯岂可轻”两句以形象的比喻劝诫后生。将后生比作初升的太阳,强调年轻人充满希望与潜力,前途无量,因此要重视自身,不可轻视自己的生命与才能,暗含着鼓励年轻人珍惜自身优势,积极进取的意味。“寸阴可惜莫虚掷,百年安得长青春”两句着重强调珍惜时间。诗人以直白的语言告诫后生,每一寸光阴都值得珍惜,不可虚度,因为人生短暂,青春易逝,不会长久停留。通过这种劝诫,唤起读者的时间紧迫感,促使其抓紧时间学习。“有力如虎当猛省,何况责望深父兄”两句从外在期望的角度劝学。以“有力如虎”之人也应自我反省为类比,更加强调后生在面对父兄深切期望时,应当深刻反思自己,努力学习,不辜负家人的期待,从情感与责任的角度激发读者的学习动力。“不通六籍不是学,未了三才未是人”两句明确学习的内容与目标。指出不通晓儒家六经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学习,不明白天、地、人三才之道就不能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为学习者指明了具体的学习方向与达成标准,突出了儒家经典与三才之道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希圣必须志尧舜,希贤必用为颜曾”两句为学习者树立榜样。鼓励人们想要成为圣人就应以尧舜为志向,想要成为贤人就应以颜回、曾参为榜样,通过这些古代圣贤的示范作用,激励读者树立高远的学习目标,向先贤看齐,追求更高的道德与学识境界。“义理彝伦精讲究,礼乐制度须详明”两句强调学习的具体内容。要求学习者精心研究义理和人伦规范,详细了解礼乐制度,这体现了古代教育对道德伦理和社会规范学习的重视,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深入学习,成为知礼明义、符合社会规范的人。“体用源流务透彻,血脉文理仍流行”两句论述学习的方法与要求。倡导学习者对于知识的本体、作用、源流都要深入理解,透彻掌握,同时要使知识如血脉流通般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突出了全面深入学习并注重知识系统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性。“会通两尽始无碍,范围未始离曲成”两句进一步强调学习要融会贯通。意思是只有将各种知识和道理融会贯通,才能在运用时没有阻碍,而这种融会贯通并非脱离具体的事物和细节,而是在对具体事物的把握中实现,体现了对学习深度和广度的更高要求。“无尘胸次贮万卷,拔山笔力扛千钧”两句描绘理想的学习境界。形容学习者若能保持内心纯净,积累万卷知识,就能拥有如能扛起千钧重物、拔起大山般的笔力,写出有分量、有力量的文章,展现出通过学习获得的强大能力与卓越成就。“不用高枕卧丘壑,用之家齐国治天下平”两句点明学习的最终目的。指出学习不是为了隐居山林、高枕无忧,而是要将所学运用到实际中,实现家庭和睦、国家安定、天下太平的宏伟目标,体现了儒家积极入世、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不但匹夫匹妇皆获所,草木鱼鳖咸清宁”两句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意义。说明通过学习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能让普通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还能使自然界的草木鱼鳖都能和谐安宁,从更广泛的角度强调了学习对社会和自然的积极影响。“此皆后进本分事,不为干利与求名”两句明确学习的纯粹目的。告诫后生,上述学习的目标与意义是作为后辈应尽的本分,学习不应是为了追求功利和名声,倡导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保持学习的纯粹性。“更须扫除谑浪傲惰态,打并嗜欲声色情”两句指出学习的自我修养要求。强调学习者要摒弃戏谑、傲慢、懒惰的不良态度,克服对欲望、声色的沉迷,通过自我约束和修养,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和精神面貌,为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一物一则同一敬,牢守孔孟张朱程”两句提出学习的原则与坚守。倡导对任何事物都要秉持敬畏之心,遵循其规律,同时要坚守孔子、孟子、张载、朱熹等儒家先哲的思想学说,以此作为学习和行为的准则,体现了对儒家传统思想的尊崇与传承。“吃紧工夫决有效,令闻广誉垂千龄”两句激励学习者坚持努力。说明只要在关键的学习上刻苦用功,就一定会取得成效,并且能获得美好的声誉,流传千古,以积极的结果激励读者勤奋学习,坚定学习的信心与决心。“英雄气概为则是,一变至道非难能”两句鼓励学习者要有英雄般的气魄。认为只要以英雄气概为准则,改变自己、达到大道并非难事,激发读者以豪迈的精神追求学习和自我提升,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目标。“君不见四十五十无闻不足观,总是惰而不学昏昏贸贸枉生天地间”两句以反面警示作结。通过举例说明人到四十五十岁还默默无闻就不值得称道,原因在于懒惰不学习,处于昏昏沉沉、无知无识的状态,白白在天地间生存,从反面告诫读者不学习的后果,强化劝学的主旨。
上一篇:宋·晁说之《痛恨》
下一篇:宋·柳永《斗百花·满搦宫腰纤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