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日方戚戚":我整日忧郁而悲悲戚戚,
# 戚戚:悲伤忧愁。,永日:整天。
"出行复悠悠":女儿就要出嫁遥远地方。
# 悠悠:遥远。,行:一作门。出嫁。
"女子今有行":今天她要远行去做新娘,
# 行:出嫁。
"大江溯轻舟":乘坐轻舟沿江逆流而上。
# 溯:逆流而上。
"尔辈况无恃":你姐妹自幼尝尽失母苦,
# 无恃:指幼时无母。恃,是依靠的意思,以小孩对母亲有依赖感,所以又以代指母亲。,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
"抚念益慈柔":念此我就加倍慈柔抚养。
"幼为长所育":妹妹从小全靠姐姐养育,
# 幼为长所育:此句下有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指小女是姐姐抚育大的。
"两别泣不休":今日两人作别泪泣成行。
"对此结中肠":面对此情景我内心郁结,
# 结中肠:心中哀伤之情郁结。
"义往难复留":女大当嫁你也难得再留。
# 义往:指女大出嫁,理应前往夫家。
"自小阙内训":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训,
# 自小阙内训:此句下有注:“言早无恃。”阙:通“缺”。内训:母亲的训导。
"事姑贻我忧":侍奉婆婆的事令我担忧。
# 贻:带来。,事姑:侍奉婆婆。
"赖兹托令门":幸好依仗你夫家好门第,
# 令门:好的人家,或是对其夫家的尊称。这里指女儿的夫家。
"仁恤庶无尤":信任怜恤不挑剔你过失。
# 尤:过失。,庶:希望。,仁恤:信任体恤。任,任从,引申为宽容。仁:一作任。
"贫俭诚所尚":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
# 尚:崇尚。
"资从岂待周":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
# 周:周全,完备。,待:一作“在”。,资从:指嫁妆。
"孝恭遵妇道":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
# 妇道:指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
"容止顺其猷":仪容举止都要符合规矩。
# 猷:规矩礼节。,容止:这里是一举一动的意思。
"别离在今晨":今晨我们父女就要离别,
"见尔当何秋":再见到你不知什么时候。
# 当何秋:当在何年。,尔:你,指大女儿。
"居闲始自遣":闲居时忧伤能自我排遣,
# 自遣:自我排遣。,居闲:闲暇时日。
"临感忽难收":临别感伤情绪一发难收。
# 临感:临别感伤。
"归来视幼女":回到家中看到孤单小女,
"零泪缘缨流":悲哀泪水沿着帽带滚流。
# 缨:帽的带子,系在下巴下。,缘:通“沿”。,零泪:落泪。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描绘了诗人在大女儿出嫁之际,虽因不舍而心情复杂,却因情理不得不送别的场景,表达了至真至纯的父女深情。
2. 写作手法
白描:全诗未用华丽辞藻,以质朴语言直叙送女出嫁过程。如“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直接道出送别前的忧愁,“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平实叙述丧妻后对女儿的疼爱。对女儿的叮嘱“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也直白恳切,真实展现父女间的深厚情感与临别心境。直抒胸臆:开篇“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直接抒发送别女儿前整日的悲戚与临行时的忧愁;结尾“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直写送别归来面对幼女时,再也难掩的悲痛泪水,将不舍之情毫无保留地展现出来。
3. 分段赏析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两句,以对仗起笔,奠定了全诗浓烈的离愁基调。“永日”描绘出从早到晚,诗人内心都被悲戚之情所萦绕,而“悠悠”二字则写出女儿出嫁路途遥远,未来充满未知,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愁绪。这两句简洁而有力地勾勒出诗人在女儿出嫁前,长时间沉浸在忧伤之中,且对女儿远嫁的担忧,使读者开篇便能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哀愁。“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此句点明女儿出嫁这一事件,“大江溯轻舟”表明女儿将逆着大江,乘着轻舟远嫁他乡,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可想而知。诗人没有过多渲染离别的悲伤场景,仅用简洁的笔触交代女儿的行程,却在平淡的叙述中,暗含着难以言说的牵挂与不舍,为后文情感的进一步抒发做了铺垫。“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诗人提及儿女自幼丧母,失去依靠,正因如此,自己在抚养他们时,心中满是怜惜,给予了更多的慈爱与温柔。这一句既道出了家庭的特殊情况,也解释了为何在女儿出嫁时,自己的情感会如此复杂而深沉,体现出诗人作为父亲对子女细腻而深厚的情感。“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描绘出姐妹之间深厚的情谊。年幼的妹妹由姐姐抚养长大,在分别时刻,两人相拥而泣,久久不能停歇。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姐妹间难舍难分的情感,也从侧面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面对这样的离别场景,他更是愁肠百结,不知如何是好。“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诗人面对女儿即将出嫁、无法挽留的现实,内心痛苦万分,愁肠百结。“义往”表明女儿出嫁是天经地义之事,虽心中不舍,但也明白不能违背常理将女儿留下,这种情感与理智的矛盾纠结,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诗人担忧女儿从小失去母亲,缺少闺中教导,害怕她嫁入夫家后,在侍奉婆婆方面有所欠缺,从而引发家庭矛盾。这一担忧体现出诗人对女儿细致入微的关怀,也反映出古代社会对女子德行的重视,以及父亲对女儿未来生活的深深忧虑。“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诗人转念一想,幸好女儿嫁入了好人家,希望夫家能够体谅、爱护女儿,这样或许可以减少女儿在新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此句在表达担忧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欣慰,为后文的谆谆教导做了过渡。“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诗人教导女儿要崇尚清贫节俭的生活作风,不要过于在意嫁妆是否完备充足。这不仅是对女儿品德的要求,也体现出诗人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希望女儿能够在夫家保持良好的品德,不被物质所左右。“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诗人告诫女儿要孝顺恭敬,严格遵守妇道,在仪容举止方面也要顺从公婆的意愿。这些叮嘱涵盖了女儿婚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古代社会对女子行为规范的具体要求,也饱含着诗人对女儿未来生活的殷切期望,希望她能在夫家和睦相处,生活幸福。“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点明离别就在今朝,诗人不禁感慨,不知何时才能再次见到女儿。此句以直白的语言,将诗人对女儿的不舍和对未来相见无期的担忧直接表达出来,情感真挚而强烈,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痛苦。“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平日里,诗人还能通过悠闲的生活排遣心中的忧愁,但当真正面临女儿离别这一时刻,所有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难以抑制。这两句将诗人在离别前后的心境变化展现出来,进一步突出了离别的痛苦对诗人内心的冲击。“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诗人在送走女儿后回到家中,看到年幼的女儿,想到未来她也会面临同样的离别,泪水忍不住顺着帽带流淌下来。“归来”“视”等动作描写,生动地展现出诗人回家后急切又悲伤的心情,而“零泪缘缨流”则将诗人的悲痛之情推向高潮,一个情感细腻、充满慈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令人动容。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情感真挚浓烈,将父子间的深厚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中饱含的慈父之爱极具感染力。“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推崇清贫节俭的品德,传达出不重财物陪嫁的观念,堪称嫁妆理念的经典表达,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以淡笔写之,而悲痛更甚。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 女儿要出嫁了,本来应该高高兴兴,即使有些伤感,做父亲的也和母亲不同些。可是因为两女从小丧母,作者对他亡妻的情爱又很深挚,不禁又想起她们在地下的母亲来。大江轻舟,女子有行,感情上也更容易触动。一面又以父亲的身份,严正而恳切地叮嘱着。其次,韦氏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却还过着贫俭生活,连女儿的嫁妆也不丰厚。从韦氏一生为人看,可以相信他说的是真话。诗中的“尔辈苦无恃”是全诗关节。通篇质朴无华,语重心长,结末尤其沉痛。
不详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