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án
duān
chóng
yáng

朝代:唐作者:韦应物浏览量:3
shān
míng
shǔ
zhōng
wēi
xuě
mǎn
yōu
lín
rén
xián
liáo
luò
shēng
gāo
xìng
shì
fēng
chén
guī

译文

黎明山色渐明,郊外寺院的晨钟声若有若无地传来,大雪积满幽林,路上人迹罕至。独居在此反而生出了闲情逸致,没事都不想冒着风尘回到城中。

逐句剖析

"山明野寺曙钟微":黎明山色渐明,郊外寺院的晨钟声若有若无地传来,

# 寺:指善福寺,在长安西郊沣水沿岸。

"雪满幽林人迹稀":大雪积满幽林,路上人迹罕至。

"闲居寥落生高兴":独居在此反而生出了闲情逸致,

# 高兴:雅兴,高情闲趣。,寥落:冷落。

"无事风尘独不归":没事都不想冒着风尘回到城中。

# 风尘:指出行途中的风尘。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闲居寄端及重阳》为唐代韦应物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山间野寺黎明雪满幽林、人迹稀少之景,借景抒情营造出清幽寂寥氛围,表达诗人闲居中虽感寥落却生出兴致,甘愿远离尘世独守闲居的心境。前两句从视觉与听觉描绘清冷雪景,奠定静谧基调;后两句直抒胸臆,表明愿如陶潜般有闲情,无事便不归尘世。整首诗以景起以议结,层层递进,浑然一体,展现出诗人独特的生活情趣与价值取向,于质朴自然中见其淡泊宁静的内心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据推测,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780年(唐德宗建中元年)冬季,地点是鄠县沣上。当时韦应物辞官,于沣上善福精舍闲居,因久居于此,心中有所感触,故而写下此诗寄赠亲人。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寄赠诗。描绘了山间野寺在黎明时,钟声微弱,幽静的树林被雪覆盖,人迹稀少的画面。体现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寂寥,同时表达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下能生发出独特兴致,宁愿独处于此,不返回尘世的心态。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通过描绘山间野寺、微钟、满林雪、稀人迹等清幽寂静之景,抒发诗人内心的寂寥以及对这种闲居生活的喜爱。

3.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两句,描绘了天色渐明,山间愈发清晰,野寺钟声隐隐,山林覆雪皑皑的画面。诗人巧妙融合视觉与听觉,勾勒出一个宛如隔绝尘世、晶莹纯净的世界,与他闲居的心境相得益彰。后两句中,诗人直言在这寂寞幽居之处,自己收获了如陶渊明般的闲情逸致。若没有非办不可之事,甚至都不愿回归尘世。“风尘不归”与前文“人迹稀”相呼应,既表明了诗人的价值选择,也是在向亲人袒露自己的内心。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写景开篇,以议论收尾。诗人先构建“雪满幽林”的静谧画面,继而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自然“生”出情感,“生”出议论,使整首诗浑然一体。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深山,古寺,朝霞,晓钟;积雪皑皑,幽林簇簇,人迹稀少,这是一幅明丽、清幽、干净、恬淡的生活图画。故而作者虽然闲居于此,冷落寂寞,却满心欢悦,安居不归了。当友人高升,入朝做官之时,作者以此相寄,以一幅优闲自乐的图画与仕宦那污浊、纷扰的生活相对,不但于比较中更显出了“雪满幽林”的意境,而且表现了作者对仕宦官场的厌倦之情。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赤叶《丽雪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对酒》

下一篇:唐·张谓《同诸公游云公禅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