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明野寺曙钟微":黎明山色渐明,郊外寺院的晨钟声若有若无地传来,
# 寺:指善福寺,在长安西郊沣水沿岸。
"雪满幽林人迹稀":大雪积满幽林,路上人迹罕至。
"闲居寥落生高兴":独居在此反而生出了闲情逸致,
# 高兴:雅兴,高情闲趣。,寥落:冷落。
"无事风尘独不归":没事都不想冒着风尘回到城中。
# 风尘:指出行途中的风尘。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寄赠诗。描绘了山间野寺在黎明时,钟声微弱,幽静的树林被雪覆盖,人迹稀少的画面。体现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寂寥,同时表达出诗人在这种环境下能生发出独特兴致,宁愿独处于此,不返回尘世的心态。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山明野寺曙钟微,雪满幽林人迹稀”,通过描绘山间野寺、微钟、满林雪、稀人迹等清幽寂静之景,抒发诗人内心的寂寥以及对这种闲居生活的喜爱。
3. 分段赏析
此诗开篇两句,描绘了天色渐明,山间愈发清晰,野寺钟声隐隐,山林覆雪皑皑的画面。诗人巧妙融合视觉与听觉,勾勒出一个宛如隔绝尘世、晶莹纯净的世界,与他闲居的心境相得益彰。后两句中,诗人直言在这寂寞幽居之处,自己收获了如陶渊明般的闲情逸致。若没有非办不可之事,甚至都不愿回归尘世。“风尘不归”与前文“人迹稀”相呼应,既表明了诗人的价值选择,也是在向亲人袒露自己的内心。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以写景开篇,以议论收尾。诗人先构建“雪满幽林”的静谧画面,继而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自然“生”出情感,“生”出议论,使整首诗浑然一体。
# 深山,古寺,朝霞,晓钟;积雪皑皑,幽林簇簇,人迹稀少,这是一幅明丽、清幽、干净、恬淡的生活图画。故而作者虽然闲居于此,冷落寂寞,却满心欢悦,安居不归了。当友人高升,入朝做官之时,作者以此相寄,以一幅优闲自乐的图画与仕宦那污浊、纷扰的生活相对,不但于比较中更显出了“雪满幽林”的意境,而且表现了作者对仕宦官场的厌倦之情。
现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赤叶《丽雪赋》
上一篇:唐·李白《对酒》
下一篇:唐·张谓《同诸公游云公禅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