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jūn
xíng
·
·
hǎi
pàn
fēng
chuī
dòng
liè

朝代:唐作者:陈羽浏览量:1
hǎi
pàn
fēng
chuī
dòng
liè
tóng
luò
zhī
shāo
zhé
héng
wén
shēng
jiàn
rén
hóng
zhí
shàng
tiān
shān
xuě

译文

湖海之滨冷风吹得泥土冻裂,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逐句剖析

"海畔风吹冻泥裂":湖海之滨冷风吹得泥土冻裂,

# 海:古代西域的沙漠、大湖泊都叫“海”。这里指天山脚下的湖泊。

"枯桐叶落枝梢折":枯桐叶飘落了,树枝折下来。

# 折:断。

"横笛闻声不见人":远远听到横笛声却看不到人,

# 横笛:横吹的一种笛子。

"红旗直上天山雪":把红旗一直插上天山头顶雪。

# 直上:一直向上、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陈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开篇,诗人以凝练笔触勾勒出凛冽萧索的边塞环境,狂风暴雪肆虐、寒云低垂欲坠,浓墨重彩渲染出自然环境的严酷艰险,却更衬托出从军将士无畏风雪、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后两句巧用意象指代,借悠扬横笛与猎猎红旗,隐喻边关将士的坚毅身影,他们踏着笛声节奏,高举红旗向着皑皑雪山奋勇前行。整首诗将听觉的笛声与视觉的红旗交织,充满诗情画意,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陈羽(753?~?),唐代诗人。江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曾漫游浙东、江西、岭南等地。贞元八年登进士第,曾任东宫卫佐。其诗多近体,注重文采,长于写景,多警句,善用七绝,巧于构思,风格瑰奇美丽。元代辛文房称陈羽《自遣》诗“二十八字,一片画图”。著有《陈羽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陈羽生活于中唐时期,彼时唐朝边患频仍,边疆战事不断,在此背景下,以战士生活为题材的诗歌大量涌现。这首诗便是陈羽早年在外游历、于幕府任职时的创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风雪行军的七言绝句。开篇极写从军将士面临的恶劣环境,天山脚下寒风呼啸,冻泥开裂,梧桐折枝。在这肃杀之景中,雪山映衬下传来笛声,引发悬念。末句“直上”红旗,展现将士高昂士气与无畏精神。

2. 写作手法

映衬:“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描绘了边塞海边狂风呼啸,冻泥皴裂,枯桐树枝被吹折的景象,与戍边将士的坚守形成鲜明对比,映衬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风貌。自然环境描写:“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两句对环境描写,突出自然环境的恶劣,突出从军将士无所畏惧的精神。

3. 分段赏析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开篇诗人便将笔触伸向边塞那极端严酷的自然环境。“海畔”点明了地点,当凛冽的寒风席卷而来,湖边的冻泥不堪其威,纷纷崩裂开来,呈现出一道道狰狞的裂痕。而原本葱郁的梧桐树,在狂风的肆虐下,树叶早已落尽,就连枝梢也被无情折断。这里诗人通过对“冻泥裂”“枝梢折”等具体景象的细致刻画,全方位地渲染出边地的奇寒与艰苦。这种恶劣环境的描绘,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象的呈现,更重要的是为后文行军将士的出场,营造出一种极为浓重的氛围,让读者深切感受到将士们即将面临的严峻挑战。在艺术表现上以精妙的映衬手法与独特的押韵方式,勾勒出雄浑壮阔的意境,传递出深沉厚重的情感。诗中一、二句渲染自然环境的严酷:海边寒风凛冽,能将冻泥吹裂;枯桐树上,枝叶被大风折断。这种恶劣至极的环境描写,实则是以浓重的肃杀氛围,反衬出人物坚韧不拔、无所畏惧的精神。若将场景换作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宜人之境,便难以凸显出主人公在困境中昂扬向上的意志品质。在押韵处理上,诗人匠心独运地采用入声韵脚。诗中一、二、四句末尾的“裂”“折”“雪”,皆属入声“屑”韵,韵尾为舌尖音,发音短促干脆,适宜于抒写或悲或壮的诗情。“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就在这死寂、严酷的背景之上,突然传来一阵高亢、嘹亮的横笛声,打破了周遭的沉闷。笛声悠悠扬扬,却不见吹笛之人的身影,这“不见人”瞬间勾起读者的好奇心,笛声究竟从何而来?诗人借此巧妙地设置悬念。循声望去,只见在皑皑天山白雪的映衬之下,一行鲜艳的红旗正朝着山峰之巅稳步移动。这里以“红旗”指代行军的队伍,在漫天皆白的雪山背景下,红旗的鲜艳色彩格外夺目。一个“直上”,生动地描绘出队伍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动态,尽显将士们高昂的士气和一往无前的精神风貌。通过“横笛”与“红旗”这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意象,诗人虽未直接描写将士的容貌与身姿,却让读者透过笛声的激昂、红旗的挺进,感受到了这支队伍的坚韧与力量。

4. 作品点评

《从军行》具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间,成行红旗飘扬,雪白旗红,山静旗动,展壮美风雪行军图。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反映边防将士为保卫疆止,不畏严酷自然环境的英勇气概。“横笛”两句意境,颇似电影远景。此一境界,在岑参《醉里送裴子赴镇西》“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中已经开拓,但本诗写远处天山雪线上一杆红旗不断句上攀登,白雪、红旗相衬,更为鲜明生动,令人精神振奋。

不详郑州大学教授孟向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籍《送安西将》

下一篇:唐·李白《太原早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