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ǎng
广
líng
qiū
duì
yuè
shì

朝代:唐作者:陈羽浏览量:1
shuāng
luò
hán
kōng
yuè
shàng
lóu
yuè
zhōng
chuī
mǎn
yáng
zhōu
xiāng
kàn
zuì
chàng
lóu
yuè
jué
suí
jiā
líng
shù
qiū

译文

寒霜落在清冷的夜空,明月缓缓升到楼头,月光下的歌声乐声洒满了整座扬州城。众人相对着在歌楼月下醉舞欢闹,全然没察觉那隋朝帝王陵墓上的树木,已染上深秋的萧瑟。

逐句剖析

"霜落寒空月上楼":寒霜落在清冷的夜空,明月缓缓升到楼头,

"月中歌吹满扬州":月光下的歌声乐声洒满了整座扬州城。

# 歌吹:一作饮唱。

"相看醉舞倡楼月":众人相对着在歌楼月下醉舞欢闹,

"不觉隋家陵树秋":全然没察觉那隋朝帝王陵墓上的树木,已染上深秋的萧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广陵秋夜对月即事》是唐代诗人陈羽写的七言绝句,以广陵(今扬州)的秋夜为背景,勾勒出寒霜渐落、明月照楼的清冷景致,同时描绘了扬州城内歌舞不停的繁华境况。诗中还提到隋家陵墓树木的秋日风光,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悄悄流逝的感叹。全诗四句押尤韵,语言凝练紧凑,意境深远,其中“歌吹”一词在部分版本中作“饮唱”。诗中展现了广陵(今扬州)秋夜的景象,有霜落寒空、月上楼台,还有扬州城中的歌舞场面。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陈羽(753?~?),唐代诗人。江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曾漫游浙东、江西、岭南等地。贞元八年登进士第,曾任东宫卫佐。其诗多近体,注重文采,长于写景,多警句,善用七绝,巧于构思,风格瑰奇美丽。元代辛文房称陈羽《自遣》诗“二十八字,一片画图”。著有《陈羽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唐代扬州是江南地区的繁华都市,诗人借助秋夜宴饮游乐的场景,抒发对历史发展变化的深入思考。这首诗中没有清晰地提到具体的创作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诗。借广陵秋夜霜落月升的清冷之景、城中歌舞升平的繁华场面,以及隋家陵树的秋色,写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用典:“不觉隋家陵树秋”一句巧用隋朝兴衰的典故。典故原意是隋朝曾盛极一时,后因战乱等原因覆灭,昔日繁华化为陵寝荒树。作者在诗中以“隋家陵树秋”的萧瑟景象,将历史上隋朝的盛极而衰与当下扬州城的歌舞繁华相联系,借前朝遗迹的荒凉暗示时光流逝与世事无常,含蓄表达对盛衰更替的感慨。意象组合:“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不觉隋家陵树秋”几句,将寒霜、冷月、歌吹、陵树等意象组合。寒霜与冷月营造秋夜清寂氛围,歌吹凸显扬州城的繁华热闹,陵树则带前朝遗迹的荒凉感。这些意象相互映衬,以自然之景与人间之景、当下之景与历史之景的交织,强化了盛衰无常的感慨。对比:前两句“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描绘秋夜寒霜冷月的清寂与城中歌舞喧闹的热烈,末句“不觉隋家陵树秋”转向前朝陵树的荒凉,以当下繁华与往昔遗迹对比,凸显盛衰无常之感。

3. 分段赏析

首句“霜落寒空月上楼”,以秋夜月色起笔,勾勒出清冷而静谧的背景。寒霜落在寒冷的夜空,月亮缓缓升到楼上,“霜落”点出秋夜的寒意,“月上楼”则以拟人化的笔法写出月亮升起的动态,营造出清冷静谧的秋夜氛围,为下文描写扬州的热闹做了铺垫。次句“月中歌吹满扬州”,笔锋一转,描绘出月下扬州的繁华景象。在月光的笼罩下,歌声与乐声充满了整个扬州城,“满扬州”三字极写歌乐之声的喧闹与范围之广,与首句的“寒空”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展现出秋夜扬州热闹繁华的另一面。第三句“相看醉舞倡楼月”,聚焦具体场景,刻画人们的欢娱之态。在歌楼之上,人们相互看着在月光下醉态舞动的身影,“醉舞”二字生动写出众人的纵情欢乐,“倡楼月”则将月光与歌楼的热闹结合,既写出月下的欢乐场景,又暗含着对这种沉醉于享乐的状态的描摹。末句“不觉隋家陵树秋”,以深沉的感慨收束全诗。在纵情欢乐中,人们不曾察觉隋朝帝王陵墓上的树木已染上秋意,“隋家陵树”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不觉”二字既写出人们沉醉于眼前欢乐而忽略时光流逝与历史兴衰,又暗含着诗人对这种繁华背后潜藏的历史无常的感慨,以乐景衬哀情,余味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中《秋雨》

下一篇:唐·欧阳炯《杨柳枝·软碧摇烟似送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