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iān
yīng
·
·
xiǎo
xíng

朝代:宋作者:刘一止浏览量:3
xiǎo
guāng
cuī
jiǎo
tīng
宿
niǎo
wèi
jīng
lín
xiān
jué
yān
cūn
rén
cán
yuè
shàng
chuān
穿
lín
lèi
hén
dài
shuāng
wēi
níng
jiǔ
chōng
hán
yóu
ruò
tàn
juàn
qiǎo
jīn
zhòng
rǎn
fēng
chén
jīng
luò
zhuī
niàn
rén
bié
hòu
xīn
shì
wàn
chóng
nán
hóng
鸿
tuō
cuì
huǎng
jiāo
shēn
píng
xiāng
nuǎn
zhēng
niàn
suì
hán
piāo
yuàn
yuè
hèn
huā
fán
nǎo
shì
céng
jīng
zhù
zhè
qíng
wèi
wàng
chéng
xiāo
jiǎn
xīn
lái
hái
è

译文

晨曦微露,催响了凄凉的号角声。仔细聆听,林中栖息的鸟儿尚在安睡,未被惊醒,但邻舍的雄鸡已经先自啼鸣,喔喔报晓。连绵相接的村落烟雾朦胧,征马在晨雾中嘶鸣,旅人们早已匆匆上路,一弯残月仍穿过茂密的树林。晨起时的泪痕在寒霜中微微凝结,体内残存的酒力渐渐变得薄弱,难以抵挡清晨刺骨的寒气。可叹我这倦游的客子、再也不愿重新,沾染京师的风尘。追想,与妻子分别以来,心头总是思念重重,千头万绪,却又难以寻觅到一只离群的孤鸿将音讯为我传送。家中的娇妻独自坐在翠绿色的深深的帘纬中,曲折的画屏里飘逸着暖融融的麝香,她又怎会想到在这岁暮时节,我正在异地他乡飘泊。怨月儿圆明,恨花儿开放,因为这只能使我徒增烦恼,我不是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苦楚。我只是想让这种烦恼情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稍稍减少一点,谁知近来这段日子却让我更感到惶恐不安。

逐句剖析

"晓光催角":晨曦微露,催响了凄凉的号角声。

# 角:号角声。

"听宿鸟未惊":仔细聆听,林中栖息的鸟儿尚在安睡,未被惊醒,

"邻鸡先觉":但邻舍的雄鸡已经先自啼鸣,喔喔报晓。

"迤逦烟村":连绵相接的村落烟雾朦胧,

# 迤逦:形容曲折连绵貌。

"马嘶人起":征马在晨雾中嘶鸣,旅人们早已匆匆上路,

# 人:指妻子。,嘶:马的嘶叫声。

"残月尚穿林薄":一弯残月仍穿过茂密的树林。

# 林薄:草木丛杂的地方。屈原《九章·涉江》:“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注:“丛木曰林,草木交错曰薄。”

"泪痕带霜微凝":晨起时的泪痕在寒霜中微微凝结,

"酒力冲寒犹弱":体内残存的酒力渐渐变得薄弱,难以抵挡清晨刺骨的寒气。

"叹倦客、":可叹我这倦游的客子、

# 叹倦客:长期在外疲倦厌烦的客子。

"悄不禁":再也不愿重新,

# 悄不禁:犹浑不禁,全未料到。悄,宋人口语,犹浑、直,简直的意思。

"重染风尘京洛":沾染京师的风尘。

# 风尘京洛: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后人多借此比喻世俗的污垢。京洛,东周、东汉等朝代京都在洛阳,因称京都为“京洛”。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

"追念":追想,

"人别后":与妻子分别以来,

# 人:指妻子。

"心事万重":心头总是思念重重,千头万绪,

"难觅孤鸿托":却又难以寻觅到一只离群的孤鸿将音讯为我传送。

# 孤鸿:失群的孤雁。喻捎信人。

"翠幌娇深":家中的娇妻独自坐在翠绿色的深深的帘纬中,

# 娇:情爱。,翠幌:绿色帘幕。幌,布幔,此处泛指帷幔。

"曲屏香暖":曲折的画屏里飘逸着暖融融的麝香,

# 曲屏:由若干扇组成、可随意折放的屏风。

"争念岁寒飘泊":她又怎会想到在这岁暮时节,我正在异地他乡飘泊。

"怨月恨花烦恼":怨月儿圆明,恨花儿开放,因为这只能使我徒增烦恼,

"不是不曾经著":我不是未曾经历过这样的苦楚。

"这情味":我只是想让这种烦恼情味,

# 这情味:这种情味。这,犹“者”。

"望一成消减":随着时间的推移能稍稍减少一点,

# 一成:宋时口语,犹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苏轼《洞仙歌·咏柳》:“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新来还恶":谁知近来这段日子却让我更感到惶恐不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喜迁莺·晓行》是宋代词人刘一止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描绘晓行之景,晨曦催角,宿鸟未惊而邻鸡先鸣,烟村错落,马嘶人起,残月穿林。借景烘托出作者作为倦客,对京洛风尘的厌倦。下片转入抒情,追忆与人别后心事重重,难托孤鸿。忆起家中翠幌深娇、曲屏香暖,对比自身漂泊岁月,直抒思乡怀远之情,以怨月恨花之烦恼,表达漂泊愁绪难消,且近来愈发深重。此词生动展现宋代羁旅词特色,细腻的情感描绘与精巧的写作手法,对研究宋代文人的仕宦心态与情感世界有一定价值,也为后世读者了解当时社会风貌与文人生活提供了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文学家

刘一止(1078?~1160),宋代文学家。字行简,号苕溪、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历官两浙东路提刑、中书舍人等职。后因忤秦桧被革职。召还,因病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刘一止博学能文,文章推本经术,不效世俗纤巧刻琢。其诗寓意高远,清深简易,自成一家。他亦工词,其词造语清新,因《喜迁莺·晓行》词盛传京师,故人称“刘晓行”。著有《苕溪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喜迁莺·晓行》由宋代刘一止创作。刘一止在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42岁时考中进士,却一直未获官职,直至高宗绍兴初年才任校书郎,彼时已年过半百。此词创作于宋室南渡之前,从“重染风尘京洛”可知词人此次晓行是重去京都,很可能是应诏赴官,但最终落空,北宋末年他都未得任何官职。其缘由因时局变化或个人因素已难考证。从词中“叹倦客,悄不禁”能看出,他去京洛并非自愿,而是勉强为之。一路晓行,风尘仆仆,触景生情,想起家中的安适温馨,深感漂泊之苦与离家别妻的愁绪。词人借词抒发了这种被迫奔波、仕途不顺且思乡念亲的复杂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羁旅怀人题材的词。全词描绘了晨曦微露、清角哀鸣、鸡声相应、马嘶人起、残月穿林等一系列景象,营造出促迫清冷的氛围,体现出作者厌于行旅、倦于仕宦的心境,抒发了作者无从排遣的思乡怀远之情,通过嗔怨对方的方式,强调自身漂泊羁旅的苦恼,情感表达层层转折,婉曲有致。

2. 写作手法

情景交融:“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晨起的泪痕在霜的作用下微微凝结,出门前为抵御寒冷而饮的酒,却难以抵抗清晨的寒意。词人将自身因离别而悲伤流泪的情感,融入到寒冷的晓行之景中,借“霜”“寒”等景象,生动地表现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使情与景相互交融,深刻地传达出倦客漂泊的愁苦心境。

3. 分段赏析

上片:《喜迁莺·晓行》的上片,宛如一幅清冷的晨景图,细腻地描绘了“晓行”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起笔“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以角声与鸡鸣勾勒出破晓时分的独特氛围。角声催促着清晓的到来,曙光渐显,此时睡鸟尚未被惊扰,而邻村的雄鸡却已率先啼鸣报晓。这一对比,不仅点明了“晓”时的特征,更以声写静,在清晨的静谧中增添了一丝生动的气息,同时也暗示出词人在这破晓之际便已被外界唤醒,为其羁旅奔波的疲惫心境埋下伏笔。“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几句,将视野逐渐展开。词人踏上行程,看到连绵的村庄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袅袅炊烟缓缓升起,呈现出一种朦胧而静谧的美感。马的嘶鸣声、行人的起床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清晨的寂静,进一步强调了旅途的开始。而那透过树林枝叶的残月,在阴历下旬的清晨仍挂在天边,清冷的月光与晨烟、人声、马嘶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促迫而清冷的氛围。“残月”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时间,更增添了一丝孤寂与惆怅之感,恰似词人此时的心境。“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则深入刻画了词人的内心感受。晨起时,词人在客店中因离情别绪而流泪,泪水未干便踏上行程,在寒霜的作用下微微凝结,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词人的悲伤与无奈。为了抵御清晨的寒冷,词人出门前饮酒,然而酒力却难以抵挡彻骨的寒意,既暗示了天气的寒冷,也隐喻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是词人的直接感叹。人到中年的词人,已在天涯漂泊多年,长期离乡背井,经历了无数的奔波与艰辛,内心早已充满疲惫。此次再度前往京都,又要重新沾染那污浊的风尘,这不仅是对旅途劳顿的厌倦,更是对仕途奔波的无奈与抗拒。“重染”二字,强调了这种经历的重复性,加深了词人的倦怠之感。上片通过对晓行之景的细致描绘,以及对词人内心感受的细腻刻画,成功地烘托出一个倦于行旅、仕宦的客子形象,为下片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情感基础。下片:开始以“追念”一词起笔,简洁而有力地承接上片,开启了词人内心深处的情感闸门,进入到对思念之人的追忆与倾诉之中。“追念人别后,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直接点明词人在与妻子分别之后,心中积聚了千般眷恋、万般相思,种种恩爱缠绵之情难以言说。然而,却难以找到一只鸿雁来传递彼此的音讯,这种无处倾诉、无人知晓的孤独与无奈,使得思念之情愈发浓烈。“难觅孤鸿托”一句,巧妙地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具象化,同时也表现出他在羁旅途中的无助与失落。“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华飘泊”,词人思绪飘转,回忆起家中温馨的场景。翠绿色的帷幕内,妻子温柔娇美,曲形的屏风旁,香气温暖宜人。这温馨的家庭生活与自己此时在岁月中漂泊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争念”一词,强烈地表达出词人对这种漂泊生活的不满与无奈,他不禁反问自己,为何要在这岁华流逝中漂泊在外,而不能与家人团聚享受这份温暖。“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进一步抒发了词人因与爱妻分离而产生的烦恼情绪。他因思念妻子而迁怒于月亮和花朵,认为它们不解人意,徒增自己的烦恼。而这种烦恼并非首次经历,说明他为了生活已经多次离家别妻,每一次的分离都带来了同样的痛苦与折磨。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词人情感的细腻与复杂,更深刻地揭示了他长期漂泊所带来的精神创伤。“者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词人原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夫妻别离的痛苦情味能够渐渐消减、淡化。然而,事与愿违,近来的心情却愈发糟糕。“新来还恶”四个字,简洁而沉重,将词人内心的痛苦推向了高潮。这里的“情味”,不仅仅是夫妻间的离别之情,更包含了对国事(时局)、家事(离别)、个人前程等诸多不顺心之事的无奈与忧虑。词人将这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词的情感内涵更加丰富深沉,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他在羁旅生活中所承受的巨大压力与痛苦。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情感抒发,层层递进,将词人对妻子的思念、对漂泊生活的厌倦以及对未来的忧虑等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真切地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波澜起伏。

4. 作品点评

《喜迁莺·晓行》中,上片描绘晓行景色,下片抒发怀人之情,初看二者关联似乎不紧密。然而,细品全词便知,下片的怀人思绪由上片晓行的感触引发,上片是因,下片是果,二者结合极为紧密。作为一首写景抒情皆出色的作品,陈振孙记载刘一止此词“盛传于京师,号‘刘晓行’”,足见当时人们对它的赞赏。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宿鸟”以下七句,字字真切,觉晓行情景,宛在目前,宜当时以此得名。

不详许昂霄《词综偶评》

# 前半晓行景色在目,虽不及竹山之工,正是雅词。

不详先著、程洪《词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其四)》

下一篇:宋·陆游《九月十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