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屏梦觉":从银饰的屏风旁从梦中醒来。
"渐浅黄嫩绿":渐渐望见杨柳抽出浅黄嫩绿的新枝,
"一声莺小":黄莺的啼声清脆细巧。
"细雨轻尘":细雨沾湿轻尘,
"建章初闭东风悄":建章宫初闭,东风悄然无声。
"依然千树长安道":长安道上,千树杨柳依旧葱茏。
"翠云锁、":翠绿的枝叶如云雾般笼罩、
"玉窗深窈":幽深的玉窗藏在浓荫里。
"断桥人、":断桥边有人、
"空倚斜阳":空自倚着斜阳,
"带旧愁多少":带着多少旧日的愁绪。
"还是清明过了":又到了清明已过的时节。
"任烟缕露条":任凭柳丝如烟、枝条带露,
"碧纤青袅":在风中轻轻摇曳,一片碧青纤柔。
"恨隔天涯":可恨与心上人远隔天涯,
"几回惆怅苏堤晓":多少次在苏堤的清晨独自惆怅。
"飞花满地谁为扫":杨花飘落在地,谁来清扫。
"甚薄幸、":多么薄情啊、
"随波缥缈":杨花随着流水缥缈而去。
"纵啼鹃、":纵然杜鹃声声啼叫、
"不唤春归":也唤不回春天,
"人自老":人却在这流逝中独自老去。
南宋文学家
姚勉(1216~1262),南宋文学家。原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雪坡。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人。宝祐元年进士第一,历任平江节度判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因指斥权臣而两度免职。其诗文辞典雅,韵律优美,慷慨豪壮。其文则以磊落畅达、文辞犀利、论理透彻见长。著有《雪坡姚舍人文集》《雪坡词》。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抒情词。借春日里的草木新色、轻莺细雨等苏堤晨景,以及清明过后的烟柳露条、飘落飞花等景致,写出了独处断桥时的旧日愁绪、天涯相隔的怅惘之情,以及时光流转中人生易老的感慨。
2. 分段赏析
上片“银屏梦觉”,点明人物从睡梦中醒来,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氛围。紧接着“渐浅黄嫩绿,一声莺小”,细腻地描绘出初春柳色由浅黄渐转嫩绿,其间传来一声莺啼,以声衬静,勾勒出清新且充满生机的春日之景。“细雨轻尘,建章初闭东风悄”,描绘细雨洒落,扬起轻尘,宫殿之门初闭,东风悄然,营造出静谧而略带孤寂的氛围,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依然千树长安道”,“依然”二字强调长安道上千树柳依旧,然而人事或许已非,引发对往昔的追忆。“翠云锁、玉窗深窈”,将柳色比作翠云,锁住深幽的玉窗,进一步渲染出一种幽闭、孤寂的氛围。最后“断桥人、空倚斜阳,带旧愁多少”,刻画了断桥边有人独自倚靠,在斜阳余晖中,带着无尽旧愁,借景抒情,为下片做铺垫。下片“还是清明过了”,点明时间推移,清明已过,春光渐逝。“任烟缕露条,碧纤青袅”,写柳丝如烟缕、带露珠,随风袅袅,展现柳之柔美,但“任”字却流露出一种无奈之感。“恨隔天涯,几回惆怅苏堤晓”,直白地抒发了主人公与所思之人远隔天涯的遗憾,多次在苏堤清晨因思念而惆怅。“飞花满地谁为扫”,落花满地,无人清扫,以落花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增添了几分凄凉。“甚薄倖、随波缥缈”,将飞花比作薄情之人,随波飘远,既写飞花的无情,也暗指心中之人的离去。结尾“纵啼鹃、不唤春归,人自老”,即使杜鹃啼叫,也唤不回春天,而人也在这春去的过程中渐渐老去,深刻地表达出时光流逝、青春不再、愁绪难消的无奈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