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kǎo
shì
dēng
quán
lóu

朝代:宋作者:梅尧臣浏览量:3
chūn
yún
nóng
dàn
wēi
guāng
shuāng
què
zhòng
mén
sǒng
jiàn
zhāng
shàng
lóu
lái
zhī
mǎn
chéng
suàn
liǔ
shāo
huáng

译文

天上有一点淡淡的白云,春日的阳光轻轻地照在不远处高耸的楼宇上。才几天不上楼来,想不到满城的柳树枝头,就吐出了无数淡黄色的嫩芽。

逐句剖析

"春云浓淡日微光":天上有一点淡淡的白云,

"双阙重门耸建章":春日的阳光轻轻地照在不远处高耸的楼宇上。

# 建章:汉武帝时的宫殿名称,这里借指宋代的宫殿。,重门:一重又一重的门。,阙:古代皇宫前面的高大建筑物,建成高台,台上起楼,左右各一,故为双阙。

"不上楼来知几日":才几天不上楼来,

"满城无算柳梢黄":想不到满城的柳树枝头,就吐出了无数淡黄色的嫩芽。

# 柳梢黄:柳梢上的嫩芽。,无算:无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考试毕登铨楼》是梅尧臣创作的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描绘登楼所见,春云在淡淡的日光下呈现出浓淡之态,双阙重门与高耸的建章宫相互映衬,勾勒出早春生机勃勃之景。后两句由景生情,诗人感慨距离上次登楼没过几日,城中柳梢已处处泛黄,时光悄然流逝。诗中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寓情于景。从明快的景色描绘到对时光流转的感叹,情感表达自然流畅。全诗风格明快,语言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诗坛重要诗人

梅尧臣(1002~1060),北宋诗人。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少时应进士不第。以叔父门荫入仕,历任州县属官。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都官员外郎。梅尧臣在宋代诗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在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方面均有建树,刘克庄称其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其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又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他的诗歌注重政治内容,致力于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亦能文,其散文风格与诗相类。代表作品有《鲁山山行》《故原战》《襄城对雪》等。著有《宛陵先生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考试毕登铨楼》由北宋梅尧臣创作。宋嘉祐二年(1057)春,刘攽担任进士考试试官,在几日忙碌的考务工作结束后,他登上阙楼。彼时春光正好,春云、日光、柳色等美景映入眼帘,愉悦的心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此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描绘了诗人考试结束后登楼所见之景,春云在微光中浓淡有致,双阙重门矗立,尽显庄重。诗人感慨不过几日未登楼,满城柳梢已然泛黄。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写,既展现了早春的生机与美好,又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隐约透露出诗人对盛世的览观与对世事的隐忧之情。

2.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诗人远眺,见春云在微光下浓淡不一,此为远景;近观则有双阙重门矗立,建章宫巍峨耸立,远近景物相互映衬,构成层次丰富的画面。借景抒情:“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诗人看到满城柳梢泛黄这一春景变化,触景生情,借此抒发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两句“春云浓淡日微光,双阙重门耸建章”,勾勒出诗人考后登上开封府考选楼所望见的景致。彼时,春日云层厚薄相间,在天空肆意铺展,日光轻柔地穿透云层,洒下斑驳的光影。在这柔和日光的轻抚下,宏伟壮丽的建章宫巍峨矗立,双阙高耸,重门森严,尽显皇家威严与庄重。宫殿的轮廓在春云与微光交织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雄浑大气,广袤无垠的空间感扑面而来。这两句诗,不仅细腻描绘出眼前之景,更隐隐透露出一种“大宋威武,天下太平”的盛世气象,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国家昌盛的自豪与赞美。后两句“不上楼来知几日,满城无算柳梢黄”则笔锋一转,着重刻画诗人登楼后的内心感触。短短几日未曾登上这宫殿中的铨楼,再度登临,却惊觉满城柳梢已悄然染上金黄,春色正浓。时光仿若白驹过隙,匆匆流逝,面对此景,诗人不禁思绪万千。宋朝时期,科举制度发展至鼎盛阶段,朝廷制定了完备的“选举法”。诗人作为朝中大臣,亲身参与科举考选之事,此刻站在这承载着无数士子梦想与国家人才选拔重任的铨楼上,怎能不心潮澎湃、感慨丛生?“无算”一词,看似质朴平实,却在整句诗的通俗语境中,巧妙融入了古雅的韵味,尽显诗人用词精妙之处。诗人考后登楼,其心境复杂微妙,既有对科举选拔人才、为国家注入新鲜血液的欣慰与勉励,又有目睹春日盛景、感慨太平盛世的喜悦与自豪;既有纵览天下、胸怀家国的豪迈气概,又隐隐流露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忧虑与思索。从辽阔宏大的春日天空,到繁华热闹的满城柳色;从庄严肃穆的宫殿外观,到精致典雅的宋宫内饰;从鳞次栉比的院楼建筑群落,到独具意义的铨楼一隅;从变化多端的春云形态,到鲜嫩初绽的柳梢新黄,这一切景致皆被诗人敏锐捕捉,尽收眼底,并以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笔触,生动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4. 作品点评

诗人考后登楼,心境复杂,有慰勉、有欣喜,既似在览赏盛世之景,又隐隐流露出忧世之情。从宏大的时代背景,到满城泛黄的柳梢;从宫殿外的“双阙”,到宋宫之内景;从错落的院楼群落,到独登的铨楼之处;从形态多变的春云,到颜色渐变的柳梢,皆纳入诗人眼底,层次清晰、色彩丰富地呈现于诗中。全诗以自然之美为主旋律,因诗人一向秉持行文简淡的风格,描绘自然景致亦不事雕琢,于质朴淡雅间尽显多样之美,能在简淡中达此境界,足见诗人的见识与功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尧臣七绝作品不多,写得却不错,此首颇有唐人绝句风味。

现代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陶文鹏《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分类集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吕定《登彭城楼》

下一篇:宋·吴文英《高阳台·落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