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uè
wáng
gōu
jiàn

朝代:宋作者:柴望浏览量:3
qín
wàng
shān
tóu
yáng
shāng
xīn
shuí
liáng
jīn
rén
jiàn
wáng
shì
yóu
chuán
yuè
xiāng
luàn
huā
dào
niǎo
fān
huáng
xià
gōng
qiáng
dēng
lín
xiàng
gāo
tái
wàng
yān
shù
zhōng
yuán
zhèng
miǎo
máng

译文

秦望山头,依然挂着夕阳,伤心人,谁再来抒发凄凉。今人看不见勾践灭吴事,所以勾践墓附近的百姓还时常传说着当年“霸越乡”的往事。雨打乱花,落花遮住越宫的复道,鸟飞树间,黄叶飘下故国的宫墙。登临高台,切莫向远处眺望,因为中原大地,正是烟树迷茫。

逐句剖析

"秦望山头自夕阳":秦望山头,依然挂着夕阳,

# 秦望山:在浙江绍兴,为这一带最高的山,因秦始皇登之以望海而得名。

"伤心谁复赋凄凉":伤心人,谁再来抒发凄凉。

"今人不见亡吴事":今人看不见勾践灭吴事,

"故墓犹传霸越乡":所以勾践墓附近的百姓还时常传说着当年“霸越乡”的往事。

"雨打乱花迷复道":雨打乱花,落花遮住越宫的复道,

# 复道:楼阁间有上下两重通道,称复道。

"鸟翻黄叶下宫墙":鸟飞树间,黄叶飘下故国的宫墙。

"登临莫向高台望":登临高台,切莫向远处眺望,

"烟树中原正渺茫":因为中原大地,正是烟树迷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越王勾践墓》是宋末元初诗人柴望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为借古讽今的伤时之作,以苍茫凄凉的秦望山头夕阳开篇,奠定寂寞悲凉基调。颔联吊古伤今,感慨勾践复国壮举难再;颈联即景抒情,雨打乱花、鸟翻黄叶的肃杀之景,暗喻南宋朝廷命运;尾联化用辛弃疾词意,抒发恢复中原无望的惆怅郁愤。诗中借太阳、夕阳的象征意义,结合化用手法,将勾践称霸的历史与南宋风雨飘摇的现实相关联。构思巧妙,通过对古迹的凭吊,深沉表达出诗人对南宋命运的忧虑与悲愤。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宋诗人

柴望(1212~1280),南宋诗人。字仲山,号秋堂,又号归田,衢州江山(今属浙江)人。博通经史,曾为太学上舍生,后因上《丙丁龟鉴》忤贾似道而下狱,放归后又以布衣入直前殿,宋亡不仕。柴望与从弟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遁迹江湖,并称“柴氏四隐”。其诗优柔和平,主要表现三类主题:其一,感慨兴亡;其二,抒写羁旅情怀;其三,表现隐逸生活。《道州台衣集》《咏史诗》《西凉鼓吹》等诗作均有名。今存《秋堂集》2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越王勾践墓》是宋末元初柴望创作的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怀古诗。诗人巧妙联系古之勾践称霸与今之南宋风雨飘摇的景况,借夕阳象征朝廷倾危,借吊古讽今,表达对南宋命运的忧虑。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首联以苍茫、凄凉的景象开篇,通过描写秦望山头的夕阳,营造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悲凉之情。颈联中“雨打乱花迷复道,鸟翻黄叶下宫墙”,描绘了勾践墓和越王宫的凄凉景象,借景抒情,表达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南宋朝廷命运的忧虑。化用:尾联提到辛弃疾、陆游、陈亮等爱国志士“望中原”,借这些爱国志士的典故,表达出诗人对恢复中原的渴望以及恢复无望的悲愤和沉痛之情。

3. 分段赏析

首联以苍茫凄凉的秦望山夕阳景象入笔,辅以“自”“谁复”的反复咏叹,将诗人内心的寂寞悲凉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奠定了全诗沉郁哀伤的基调。颔联中,诗人吊古伤今,尽管勾践“霸越乡”的事迹仍在流传,但当年“亡吴”的壮举却再难重现,今昔对比间,难掩对历史不再的哀愁。颈联转为即景抒情,勾践墓与越王宫前,雨打落花,鸟衔黄叶,景象肃杀凄凉。这眼前之景,实则暗含深意,诗人借此影射想象中汴京故宫的萧瑟,以及南宋都城临安未来可能面临的衰败。尾联与辛弃疾、陆游等爱国志士遥相呼应,同样饱含着登高“望中原”时的悲愤与沉痛,深刻地表达出恢复中原无望的惆怅与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之作……哀悼霸越,实际是哀悼南宋。

现代刘学锴《宋诗鉴赏辞典》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刘克庄《卜算子·片片蝶衣轻》

下一篇:宋·晏几道《虞美人·曲阑干外天如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