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四时好":青山四季都很美好,
"春至尤盛丽":春天到来时更加艳丽。
"润泽散冲融":滋润的雨水散布得均匀融合,
"华滋出枯悴":草木焕发出勃勃生机,枯萎的也重新繁茂。
"云根鳞甲动":云雾缭绕的山石像鳞片一样颤动,
"风柯羽旄曳":风吹动树枝像羽毛旗帜飘拂。
"群芳间点染":各种花草相互点缀,
"一碧互经纬":一片碧绿交织在一起。
"组绣列障陈":像彩色的锦绣排列成屏障,
"缋画崇屏倚":像华丽的画卷倚靠在山边。
"嵬昂如帝尊":山峰高耸好像帝王尊贵,
"黼黻俨衣被":服饰华丽好像穿着礼服。
"我老得余暇":我年老有了空闲时间,
"时来领胜事":时常来欣赏这美景。
"穿云度舟楫":穿过云雾划着小船,
"披雾纵屐履":拨开雾气漫步登山。
"涓泉幽响生":涓涓泉水发出清幽的响声,
"鸣鸟繁声脆":鸟儿欢快地啼叫声音清脆。
"天然成妙奏":这是大自然美妙的演奏,
"人籁恶可拟":人间的音乐怎么能相比。
"息游返靖庐":游玩结束回到安静的房屋,
"纷华以静对":用宁静来面对繁华。
"独坐勘古书":独自坐着研读古书,
"冥观参物理":深入思考探究事物的道理。
"光景犹驹驰":时光像骏马奔驰一样飞逝,
"色象亦蝉蜕":景象也像蝉蜕皮一样变化。
"至人善观山":品德高尚的人善于观赏山景,
"夫岂悦浮靡":哪里会喜欢浮华奢侈的东西。
"懿此静秀姿":赞美这宁静秀丽的姿态,
"万古挹清致":万古以来都让人汲取清新美好的意趣。
南宋诗人
卫宗武(?~1289),南宋诗人。字淇父,号九山,别号水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淳祐年间知常州,后罢归,闲居三十余载,以诗文自娱。曾于华亭组织真率会,邀约叶汝舟、陆鹏南等乡贤耆老诗酒唱和,月集游赏。宋亡,不仕。卫宗武的诗文多推重节义,气韵冲淡,有萧然自得之趣,宋亡后的诗作更显眷怀故国、慨叹兴亡的凄凉沉痛。清人辑有《秋声集》。
1. 分段赏析
“青山四时好,春至尤盛丽。润泽散冲融,华滋出枯悴”,开篇点明青山四季都好,春天更加艳丽,接着描绘了春雨滋润下,草木从枯萎变得繁茂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云根鳞甲动,风柯羽旄曳。群芳间点染,一碧互经纬”,描写云雾缭绕的山石和风吹动的树枝,以及各种花草相互点缀的景色,运用比喻的手法,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组绣列障陈,缋画崇屏倚。嵬昂如帝尊,黼黻俨衣被”,将山峰比作彩色的锦绣屏障和华丽的画卷,又形容山峰高耸像帝王尊贵,服饰华丽,进一步强调了春山的壮美和秀丽。“我老得余暇,时来领胜事。穿云度舟楫,披雾纵屐履”,诗人自述年老有了空闲时间,时常来欣赏春山美景,并描述了自己在山中的活动,划船、登山等,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涓泉幽响生,鸣鸟繁声脆。天然成妙奏,人籁恶可拟”,描写山中的泉水声和鸟鸣声,赞美这是大自然美妙的演奏,人间的音乐无法相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息游返靖庐,纷华以静对。独坐勘古书,冥观参物理”,诗人游玩结束后回到安静的房屋,用宁静来面对繁华,独自研读古书,思考事物的道理,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追求。“光景犹驹驰,色象亦蝉蜕。至人善观山,夫岂悦浮靡”,诗人感慨时光飞逝,景象变化,同时指出品德高尚的人善于观赏山景,不会喜欢浮华奢侈的东西,体现了诗人对时光和人生的思考。“懿此静秀姿,万古挹清致”,诗人赞美春山宁静秀丽的姿态,认为万古以来都能让人汲取清新美好的意趣,表达了对春山的赞美之情。
上一篇:宋·葛秋崖《唐明皇游月宫》
下一篇:宋·刘过《登白云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