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碍竹妨花一径幽":一条小径曲折幽僻,竹木繁花相互遮碍,
"攀援可到玉峰头":沿着它攀援而上,能够抵达玉峰顶端。
# 可到:一作应对。
"若教须作康庄好":要是把它拓宽成宽阔平坦的大路,
"更有高车驷马忧":反倒会有高车驷马往来带来的烦忧。
# 更:一作便。
晚唐诗人
吴融(?~903),唐代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吴融诗文兼擅,工行楷,与韩偓、方干、贯休等人交往唱和。其诗多为纪游题咏、送别酬和之作,受温庭筠、李商隐影响,在艳丽中时含凄清之气。代表作品有《彭门用兵后经访路》《华清宫》《红白牡丹》等。著有《唐英歌诗》3卷。
1. 分段赏析
“碍竹妨花一径幽”,“碍竹妨花”以拟人化的笔调,生动呈现竹木交错、繁花簇拥,共同“遮蔽”小径的画面,赋予自然景物主动营造氛围的意趣;“一径幽”则直陈结果,寥寥数字,勾勒出小径因花木围合而显幽僻静谧的环境,为全诗奠定清幽、自然的基调。“攀援可到玉峰头”,承接首句小径之“幽”,写沿径“攀援”的行动,展现小径虽幽僻却可通往高远之境(玉峰头),打破幽径给人的“局促”感,给人一种联通天地的感觉;“玉峰头”以“玉”饰峰,既添山峰的高洁质感,又让小径的终点自带超凡脱俗的诗意。“若教须作康庄好”,“若教”开启假设,将视角从眼前幽径转向对“康庄大道”的想象,形成诗意的转折;“须作康庄好”表面是说把幽径拓宽成康庄的“好”,实则为后文反转铺垫——以世俗认知里的“好”,反衬诗人对“幽径”价值的独特理解,暗藏对趋同于“康庄”这类世俗追求的反思。“更有高车驷马忧”,“更有”承接假设,点明若成康庄,会有“高车驷马忧”,以世俗的“忧”与前文幽径的“幽”对比,凸显诗人对宁静的珍视;“高车驷马”是富贵、喧嚣的象征,“忧”字道破其带来的烦扰,借对康庄“副作用”的否定,强化对幽径所代表的自然、清净生活的推崇,在简洁议论中完成对人生志趣的表达。
上一篇:唐·李白《临路歌》
下一篇:唐·杜荀鹤《闽中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