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ào
shū
píng
jiā
shù
tíng

朝代:宋作者:苏舜钦浏览量:2
jiā
shù
míng
tíng
tóng
yán
wéi
gòng
qīng
cōng
yīn
xián
dàn
chá
yān
wài
xiǎo
yùn
xiāo
shū
shuì
zhōng
kāi
cháng
shí
duì
jūn
rào
xuān
zhōng
shì
qīng
fēng
pán
gēn
nián
nián
shèng
xué
chūn
lín
shǎng
hóng

译文

用嘉树来命名亭子,有着古时雅趣的韵味,亭子的屋檐下和台阶旁,树木青葱茂盛,环绕相依。中午时分,亭子周围在茶烟之外投下闲适淡雅的树荫,清晨,在如丝的睡雨中传来树木萧疏的韵味。打开窗户,常常面对着如君子般的树木,围绕轩廊,一整天都有清风相伴。树木盘根错节,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年年枝繁叶茂,怎么能像春天的树林那样,只有一时的艳丽呢。

逐句剖析

"嘉树名亭古意同":用嘉树来命名亭子,有着古时雅趣的韵味,

"拂檐围砌共青葱":亭子的屋檐下和台阶旁,树木青葱茂盛,环绕相依。

"午阴闲淡茶烟外":中午时分,亭子周围在茶烟之外投下闲适淡雅的树荫,

"晓韵萧疏睡雨中":清晨,在如丝的睡雨中传来树木萧疏的韵味。

"开户常时对君子":打开窗户,常常面对着如君子般的树木,

"绕轩终日是清风":围绕轩廊,一整天都有清风相伴。

"盘根得地年年盛":树木盘根错节,扎根在这块土地上,年年枝繁叶茂,

"岂学春林一晌红":怎么能像春天的树林那样,只有一时的艳丽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寄题赵叔平嘉树亭》是宋代苏舜钦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创作于作者身处苏州之时,诗中通过对友人赵叔平嘉树亭的咏赞,生动呈现出赵叔平淡泊的心境以及独特的品格追求。整首诗围绕亭前那郁郁葱葱的古树这一核心意象展开。诗的前两联精心勾勒出一幅美妙画卷:午间,茶烟袅袅升腾,营造出一种悠然宁静的氛围;雨后清晨,空气中弥漫着清幽的韵味,尽显静谧之美。颈联中“对君子”“绕清风”的表述,巧妙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操。而尾联则将“盘根得地”与“春林一晌红”相对比,鲜明地强调了一种坚守本真、不被繁华诱惑的人生态度。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苏舜钦曾担任集贤殿校理,后来因大力支持庆历革新而遭到贬谪。他的诗歌风格豪放率真,擅长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志趣。这首诗就被收录在《苏舜钦集》当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诗人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号沧浪翁,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东南)人,生于开封(今属河南)。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后罢职闲居苏州。复起为湖州长史,不久病故。苏舜钦与梅尧臣齐名,人称“苏梅”;与祖父苏易简、兄长苏舜元合称“铜山三苏”。其诗风瑰奇豪健,甚为欧阳修所重。早期诗文政治色彩浓厚,后期寄情山水。风格沉郁顿挫、恬适清新。代表作品有《庆州败》《沧浪亭记》,有《苏学士文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对比:“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将嘉树盘根得地、年年繁盛与春林短暂的一晌红作对比,突出嘉树持久、坚韧的特点,进一步强调对嘉树所象征的品格的赞美。

2. 分段赏析

首联:“嘉树名亭古意同,拂檐围砌共青葱”,点明亭以嘉树命名,古意盎然,描绘嘉树围绕亭子,枝叶青葱,与亭相互映衬,为全诗描绘出嘉树亭的整体环境,定下清新自然的基调。颔联:“午阴闲淡茶烟外,晓韵萧疏睡雨中”,细腻刻画嘉树在午间和清晨的不同状态。午间,树阴在茶烟外闲淡,营造出一种闲适氛围;清晨,嘉树在雨中韵致萧疏,增添了清幽之感,从不同时段展现嘉树的独特魅力。颈联:“开户常时对君子,绕轩终日是清风”,将嘉树比作君子,清风常伴,既写出嘉树与亭的紧密关系,又赋予嘉树君子般的品格,深化对嘉树的赞美,表达对君子品格的向往。尾联:“盘根得地年年盛,岂学春林一晌红”,运用对比,强调嘉树扎根稳固,年年繁盛,不像春林只有短暂的艳丽,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嘉树的美好与持久,强化对嘉树及所象征君子品格的赞美,收束全诗。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苏舜钦《寿阳閒望有感》

下一篇:宋·苏舜钦《春暮初晴自御宿川之华严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