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月水寒风又烈":农历十一月河水寒冷刺骨,寒风呼啸猛烈。
# 子月:农历十一月。
"巨鱼漏网成虚设":大鱼从渔网逃脱,渔网成了摆设。
# 虚设:空安置。
"圉圉从它归丙穴":困倦的鱼儿自在地游回深渊。
# 圉圉:困而未舒貌。
"谋自拙":我的计划太过笨拙。
"空归不管旁人说":空手而归也不理会旁人议论。
"昨夜醉眠西浦月":昨夜醉倒在月光笼罩的西浦河边。
"今宵独钓南溪雪":今夜独自在南溪的雪中垂钓。
"妻子一船衣百结":妻子孩子一家生活在这条小船上,衣服满是补丁。
# 百结:形容衣多补缀。
"长欢悦":全家欢乐无忧。
"不知人世多离别":不知道人世间还有很多生离死别。
“宋代金石三大家”之一
洪适(1117~1184),南宋金石学家。字景伯,晚号盘洲老人,谥文惠,饶州(今江西)鄱阳人。孝宗时,任司农少卿,累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洪适与弟洪遵、洪迈并称“三洪”,皆以文学负盛名。其好收藏金石拓本,并据以证史传讹误,考核颇精,与欧阳修、赵明诚并称“宋代金石三大家”。在他的金石著作中,《隶释》先依碑释文,著录全文,后附跋尾,具载论证,开了金石学最善之体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赞说“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为最精博”。著有《隶续》《盘洲文集》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渔隐题材的词。作品以子月寒风凛冽的渔猎场景为背景,通过白描与对比手法,展现了渔家生活的艰辛与超脱。上片聚焦捕鱼失败的瞬间,刻画自然之力的无常,渔人自嘲旷达中暗含对谋生不易的无奈。下片笔锋轻转,以诗意的画面勾勒出渔人随遇而安的精神世界,再揭露底层生活的困顿,但结尾在贫寒中升华出“贫亦乐”的豁达,既是对渔家温情的礼赞,亦暗含对世俗离散的隐微批判。全词通过时空跳跃的叙事结构,将劳动场景与家庭温情交织,既保留了渔猎文化的粗粝感,又赋予其文人化的审美意境。
2. 分段赏析
“子月水寒风又烈”此句以“子月”点明时令,通过“水寒”“风烈”勾勒出渔家生活的严酷环境,为全词奠定冷峻基调。气候描写既具客观性,又暗含对渔人艰辛的同情,为下文捕鱼失败埋下伏笔。“巨鱼漏网成虚设”此句中“巨鱼漏网”直写捕鱼失败的结果,“虚设”二字强化徒劳无功的无奈。渔人劳作与收获的反差,凸显生存压力,语言质朴却饱含张力。“圉圉从它归丙穴”此句中“圉圉”化用《孟子》典故,生动刻画巨鱼脱网后游回深渊的状态;“从它”二字看似洒脱,实则暗含不甘。丙穴为鱼所居之地,意象选择强化了自然对渔人的压迫感。“谋自拙”是自我反省之语,直指捕鱼失利的主观原因。“拙”字既含自嘲,亦显豁达,与后文“不管旁人说”呼应,展现渔人面对困境的坦然心态。语言简劲,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昨夜醉眠西浦月”中“醉眠”与“独钓”形成闲适画面,“西浦月”以清冷月色烘托孤寂。时间跳跃与场景转换,暗示渔人生活的漂泊与单调。“今宵独钓南溪雪”此句中“独钓”呼应隐逸传统,但“南溪雪”的苦寒场景消解了诗意,反衬渔人困顿。雪景的冷寂与“醉眠”的放浪形成张力,深化人物矛盾性。“妻子一船衣百结”此句中“衣百结”以细节特写揭露渔家贫困,与前文“醉眠”“独钓”的闲逸形成强烈反差。全句以白描手法直击现实,情感沉痛。“长欢悦”与“衣百结”构成情感悖论:物质匮乏却精神自足。此句点明渔人“贫亦乐”的价值观,批判世俗对贫富的偏执认知。“不知人世多离别”中“不知”二字暗含反讽,表面写渔人浑噩,实则借其视角揭露人世疾苦。结尾戛然而止,余韵悠长,将个体命运升华为对时代离乱的控诉。
3. 作品点评
洪适的《渔家傲引·子月水寒风又烈》以简净疏朗的笔触勾勒渔家生活,语言质朴中见清丽,意境清冷里藏温情。全词善用白描与对比,直写劳作艰辛,以简笔点破贫寒本质,虚实相生间既流露对渔人命运的悲悯,又暗含对其安贫乐道的敬意。上片“谋自拙”三字以自嘲口吻收束困顿,下片则借时空跳接的意象群,将寒江风雪的凛冽与渔人醉钓的疏狂交织,形成冷峻与超逸的双重张力。结句“不知人世多离别”更以反讽笔法,将渔家的质朴欢愉与世事纷扰形成强烈观照,语言浅近却意蕴深长,展现出南宋文人词中罕见的平民视角与生活哲思。
# 委心任远,不失其为我。知足长乐,不愿乎其外。词境有高于此者乎?是则非娱所能识矣。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
上一篇:宋·陆游《茅舍》
下一篇:宋·陈造《官居二首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