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ng
qiū
yuè

朝代:宋作者:潘阆浏览量:1
西
fēng
qiū
yuè
yún
chóng
dié
shēng
jiàn
guāng
shuāng
shī
míng
kǒng
zhé
zuò
jué
qiū
chóu
bào
yíng
kuàng
dāng
bǎi
chóng
rào
jiē
qiān
wàn
shēng

译文

​秋风嫉妒中秋明月​​,浮云层层叠叠不断滋生。整晚不见一丝月光,双眼仿佛失去了光明。久站怕快走的脚会折断,坐着又觉秋日愁绪满怀抱。更何况百种秋虫凄苦鸣叫,环绕台阶发出千万声哀鸣。

逐句剖析

"西风妒秋月":​秋风嫉妒中秋明月​​,

"浮云重叠生":浮云层层叠叠不断滋生。

"一夕不见光":整晚不见一丝月光,

"双目如失明":双眼仿佛失去了光明。

"立恐疾足折":久站怕快走的脚会折断,

"坐觉秋愁抱盈":坐着又觉秋日愁绪满怀抱。

"况当百虫苦":更何况百种秋虫凄苦鸣叫,

"绕阶千万声":环绕台阶发出千万声哀鸣。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中秋无月》是北宋诗人潘阆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中秋之夜因浮云遮蔽而无月可赏的遗憾心情。前两句点明无月的原因,将自然现象拟人化。中间四句通过“双目如失明”“立恐疾足折”等夸张描写,生动表现了诗人对月光的渴望和失望之情。最后两句以秋虫哀鸣烘托愁绪,使全诗在个人感怀之外更添一层悲秋之意。全诗语言质朴直白,情感真挚强烈,通过对无月之夜的细致刻画,展现了诗人敏感多愁的性格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词人、诗人

潘阆(962?~1009?),北宋词人、诗人。字梦空,自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太宗时,因宦官王继恩举荐得官,却因言行狂妄获罪,贬信州(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又授滁州参军。潘阆诗词俱工,尤以咏钱塘江潮词著名。诗学晚唐体,以五律居多,诗风清浅孤峭,少雕琢。曾倒骑驴出行,有画家为其作《潘阆倒骑驴》图以传。代表作品有《酒泉子》《旅舍秋夕书怀》《喜腊雪》等。著有《逍遥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西风妒秋月,浮云重叠生”点明中秋无月的原因。“西风妒秋月”将西风当作有嫉妒心的人来写,用拟人手法赋予自然现象以人的情感,生动解释了秋月被遮蔽的缘由;“浮云重叠生”则直接描写出云层层层叠加的景象,从视觉上展现出月亮被遮挡的画面,为后文的遗憾心情做了铺垫。​“一夕不见光,双目如失明”表现诗人因无月而产生的感受。“一夕不见光”点明中秋整夜都看不到月光的情况,交代了时间与现状;“双目如失明”运用夸张手法,把看不到月光的状态比作眼睛失明,夸张地体现出诗人对月光的渴望,以及看不到月光时的失落与不适。​“立恐疾足折,坐觉秋愁抱盈”两句刻画诗人在无月之夜的身心状态。“立恐疾足折”表现出诗人站立时因夜色昏暗、心情焦躁,连担心脚步过快会扭伤脚的不安感;“坐觉秋愁抱盈”则写出诗人坐下后,满心的秋愁仿佛将自己包围,直白地抒发了因无月赏玩而产生的浓郁愁绪,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敏感。​“况当百虫苦,绕阶千万声”两句借助秋虫的叫声烘托氛围、深化情感。“况当百虫苦”点出此时正值秋夜,众多虫子发出凄苦的叫声,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绕阶千万声”描写出虫子的叫声围绕着台阶,一声接一声不断传来,从听觉上强化了环境的孤寂,让诗人原本因无月而生的愁绪更添一层悲秋之意,使全诗的情感更加浓厚。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潘阆《过华山》

下一篇:宋·潘阆《落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