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久寄浙江滨":我们一家人长久地寄居在浙江之滨,
"倏忽如今二十春":转眼间,如今已经过去二十年了。
"须信百年都似梦":要相信人生百年就如同一场虚幻的梦,
"莫嗟万事不如人":不要总是叹息万事都不如别人。
"樽中有酒何妨醉":酒杯中有酒,不妨尽情沉醉,
"箧里无金未是贫":箱子里没有钱财,也不算真正的贫穷。
"但看故乡荣达者":只要看看故乡那些荣耀显达的人,
"算来多葬北邙尘":算起来大多都已埋葬在北邙山的尘土之中了。
北宋词人、诗人
潘阆(962?~1009?),北宋词人、诗人。字梦空,自号逍遥子,大名(今属河北)人,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太宗时,因宦官王继恩举荐得官,却因言行狂妄获罪,贬信州(今江西上饶市西北),又授滁州参军。潘阆诗词俱工,尤以咏钱塘江潮词著名。诗学晚唐体,以五律居多,诗风清浅孤峭,少雕琢。曾倒骑驴出行,有画家为其作《潘阆倒骑驴》图以传。代表作品有《酒泉子》《旅舍秋夕书怀》《喜腊雪》等。著有《逍遥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劝勉诗。描绘了诗人潘阆二十年客居浙江的经历,以“须信百年都似梦”等哲思之语道破人生如幻的真谛,借“故乡荣达者多葬北邙尘”对比世事无常,表达了劝诫兄长放下得失、豁达面对人生、重视精神富足的达观情怀。
2. 写作手法
比喻:“须信百年都似梦”将人生比作虚幻梦境,直观展现对生命短暂的哲思,暗含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对比:以“故乡荣达者,算来多葬北邙尘”与现世生活对比,用那些曾经荣华的人最终归于尘土的结局,劝兄长不必羡慕他人,应安贫乐道、珍惜当下。虚实相生:“但看故乡荣达者,算来多葬北邙尘。”中“北邙尘”的实景意象与“荣达者”的虚写命运结合,以实带虚,揭示荣华易逝的必然性。
3. 分段赏析
首联“一家久寄浙江滨,倏忽如今二十春”,开篇平实叙事,一家人长久客居浙江之滨,不经意间,二十年悠悠岁月已然流逝。这简单的一句,不仅交代了时间与地点,更在平淡中流露出对时光匆匆的感慨,为全诗奠定了深沉的情感基调,让人不禁对岁月的变迁心生唏嘘。颔联“须信百年都似梦,莫嗟万事不如人”,笔锋一转,诗人直抒对人生的感悟。在他看来,人生百年,不过是一场虚幻的梦境,充满了无常与未知。因此,不必为万事皆不如意而悲叹。这两句诗蕴含着超脱的智慧,劝人放下对生活中种种挫折与不顺的执念,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宛如一阵清风,吹散人们心头的焦虑与忧愁。颈联“樽中有酒何妨醉,箧里无金未是贫”,此联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展现得淋漓尽致。有酒便开怀畅饮,沉醉其中又何妨?即便箱子里没有钱财,也不能算作真正的贫穷。在这里,潘阆强调了精神世界的富足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相比于追逐金钱名利,享受生活的简单快乐,保持内心的充盈,才是人生的真谛。尾联“但看故乡荣达者,算来多葬北邙尘”,尾联以故乡那些荣耀显达之人的最终归宿作结。曾经风光无限的他们,如今大多已葬于北邙山,化为尘土。这一景象深刻地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无常,无论生前多么辉煌,最终都难逃一死。进一步强化了人生如梦、不必执着于世俗荣华的主题,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
上一篇:宋·潘阆《闻陈贽郎中下世》
下一篇:宋·潘阆《题资福院石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