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犬高眠已云足":抱着狗安然高睡已经很满足了,
"更得牛衣有余燠":又得到牛衣带来额外的温暖。
"起来败絮拥悬鹑":起身时,用破旧的棉絮裹着像鹌鹑羽毛般杂乱破败的衣衫,
"谁羡龙髯织冰縠":谁会羡慕用龙须织成的冰绸呢。
"踏翻菜园底用羊":踏翻菜园哪里用得着羊,
"从他春雷吼枯肠":任凭那如春雷般的饥肠辘辘之声在空荡的肠中作响。
"击钟烹鼎莫渠爱":不喜爱那些击钟烹鼎的奢华饮食,
"小芼自许猴葵香":用少许野菜调味的饭菜,自认为有猴葵的清香。
"半世饥寒孔移带":半辈子忍受饥寒,连腰带都因为瘦而不断移动位置,
"鼠米占来身渐泰":靠着一点点微薄的口粮,生活渐渐变得安定康泰。
"吉云神马日匝三":吉祥的云彩和神马每日环绕多次,
"樗蒱肯作猪奴态":即便玩樗蒱这种游戏,也绝不会摆出沉迷赌博的低俗“猪奴”模样。
# 态:一作熊。
"虎头食肉何足夸":所谓“虎头食肉”的富贵功名,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呢,
"阴德由来报宜奢":积阴德得到的回报自然丰厚。
"丹灶功成无跃兔":即便炼丹的炉灶功成,也不会有传说中服药后化兔飞升的奇迹,
"玉函方秘缘青蛇":玉函中秘藏的药方,自有青蛇因缘守护。
# 秘:一作祠。
南宋诗论家、词人
葛立方(1098?~1164),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号归愚,晚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吴兴(今浙江湖州)。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曾出知袁州、宣州。葛立方博览群书,以文章闻名于世。其诗作往往抒发对时事的感慨,用语自然平易。其词多为咏物、写景、唱酬之作,风格平实。其所著《韵语阳秋》历评魏晋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兼论人品的高下,持论严正,评价精确,是宋代的重要诗话专著。著有《归愚集》《西畴笔耕》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通过诗人将十二生肖名称依次嵌入诗句,描绘了友人莫之用清贫却安闲的生活状态,体现了其不慕奢华、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同时暗含对友人心性品德的肯定与美好期许。
2. 写作手法
象征:诗句如“抱犬高眠已云足”“踏翻菜园底用羊”等,诗中犬、羊等动物形象,既保留生肖民俗特征,又承载文人对简朴生活的雅趣,象征安于平凡、不慕奢华的生活态度。
3. 分段赏析
“抱犬高眠已云足,更得牛衣有余燠。起来败絮拥悬鹑,谁羡龙髯织冰縠”,以“抱犬高眠”“牛衣取暖”描绘友人简单的起居,用“败絮拥悬鹑”(破旧棉絮裹着褴褛衣衫)刻画其清贫的衣着,却以“谁羡”反问,与“龙髯织冰縠”(用龙须织成的精美丝绸)的奢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友人不慕富贵、安于平淡的心态。“踏翻菜园底用羊,从他春雷吼枯肠。击钟烹鼎莫渠爱,小芼自许猴葵香”,继续铺陈友人的清贫生活:即便踏坏菜园也不必用珍贵的羊来计较,任凭饥饿的肠鸣如雷作响;对于“击钟烹鼎”的奢华饮食毫不在意,反而对用野菜调味的简单饭菜自得其乐。“猴葵香”的朴素与“击钟烹鼎”的富贵再次对比,凸显友人在清贫中坚守本心的豁达。“半世饥寒孔移带,鼠米占来身渐泰。吉云神马日匝三,樗蒱肯作猪奴态”四句,回顾友人半生饥寒(“孔移带”暗指因消瘦衣带松动),如今靠着微薄口粮(“鼠米”喻少量粮食)生活渐趋安定。“吉云神马”的祥瑞意象暗含对友人心性的肯定,而“肯作猪奴态”的否定,则表明友人即便玩乐也不流于低俗赌博的品格,进一步展现其高洁操守。“虎头食肉何足夸,阴德由来报宜奢。丹灶功成无跃兔,玉函方秘缘青蛇”,将情感推向深化:否定“虎头食肉”的世俗功名,强调积累阴德的福报更为珍贵;不追求炼丹成仙的虚妄(“无跃兔”),而相信善德如“玉函方”自有青蛇守护。这既呼应了前文对友人品德的赞扬,也传递出“踏实修德远胜虚名浮利”的人生态度。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是现存宋代十二生肖诗里结构比较完整的作品之一,它“每句嵌入生肖”的写作方式被后来的人模仿。和朱熹的《读十二辰诗卷掇其余作此聊奉一笑》比起来,葛诗更侧重于借助生肖意象表达闲居时的心情,体现出宋代文人咏物诗的写作特点。在咏物诗的发展过程中,这首诗打破了传统咏物题材的限制,把十二生肖的名称自然地融入诗句中,通过生肖意象表达闲居时的心情,创立了生肖诗审美的新方式。诗里闲居的心情和生肖意象的巧妙融合,很能反映南宋文人创作十二生肖诗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