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水芝红":红嫩的荷花婷婷袅袅,
# 水芝:荷花的别称。
"脉脉蒹葭浦":不攀不附地生在长满芦苇的岸边。
# 蒹葭浦:即指一般的、寻常的水滨。蒹葭,河边芦菷。
"淅淅西风淡淡烟":一阵西风吹来,泛起淡淡轻烟,
"几点疏疏雨":又落下稀稀疏疏的雨滴。
"草草展杯觞":饮酒后随意的放好酒杯,
# 杯觞:酒杯。,草草:随意、潦草。
"对此盈盈女":细细品赏这如盈盈少女一般的荷花。
# 盈盈女:姿容美好的女子,此处借指荷花。
"叶叶红衣当酒船":片片荷花瓣儿,像少女身上的红衣,用这花瓣儿来盛酒,
# 叶叶:言以荷花为盛酒之具。
"细细流霞举":把那仙酒的滋味,细细地品一品。
# 流霞:神话中的仙酒,见《论衡·道虚篇》,此处指美酒。
南宋诗论家、词人
葛立方(1098?~1164),南宋诗论家、词人。字常之,号归愚,晚号懒真子,丹阳(今属江苏)人,后徙居吴兴(今浙江湖州)。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中书舍人、吏部侍郎,曾出知袁州、宣州。葛立方博览群书,以文章闻名于世。其诗作往往抒发对时事的感慨,用语自然平易。其词多为咏物、写景、唱酬之作,风格平实。其所著《韵语阳秋》历评魏晋至宋代诸家诗歌创作意旨之是非,兼论人品的高下,持论严正,评价精确,是宋代的重要诗话专著。著有《归愚集》《西畴笔耕》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小令词,也是一首咏荷宴饮词。描写了水边芦苇丛中红荷摇曳的景致,伴着微风细雨,主客随意举杯对饮,用荷叶作酒盏的闲适场景。全词通篇运用叠字,既生动描摹出荷花的姿态,又自然流露出饮酒赏荷的惬意之情。
2. 写作手法
叠字:“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等句连用十八个叠字,这些叠字既生动摹写了荷花摇曳、芦苇含情的姿态,又形成独特的音韵美感,使全词读来如珠玉落盘,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铺陈:上片“袅袅水芝红”至“几点疏疏雨”,通过由近及远、由静到动的层层描绘,先写荷花近景,再拓展芦苇背景,最后加入风雨动态,逐步构建出完整的夏日荷塘画卷。多角度描写:上片横向写“蒹葭浦”的广阔背景,纵向写“淅淅西风”的高远空间;下片则从船舱内“展杯觞”的近景切换到“红衣当酒船”的远景,通过视角转换立体呈现荷塘宴饮场景。动静结合:上片“袅袅”“脉脉”写荷花芦苇的静态美,下片“细细流霞举”以霞光升腾的动态作结,静景与动景相映成趣,突显雨过天晴时荷塘的鲜活生机。借景抒情:全篇看似纯写“红荷摇曳”“西风细雨”等景致,实则通过“草草展杯觞”“叶叶红衣当酒船”等细节,自然流露词人与友人对酌赏荷的闲适欢愉,达到景中含情的艺术效果。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雨中荷花的姿态。“袅袅水芝红”这一句,描绘出红艳动人的荷花在水中轻轻摆动的模样,展现出柔美婉约的风姿。开篇第一句就点明了吟咏的对象——水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荷花。紧接着,词人的笔触向横向的远方铺展开来,让我们仿佛亲眼看见那些婀娜多姿的碧绿荷叶与娇艳红花,被生长在水边、一望无际的芦苇所环绕,这些芦苇在朦胧的雨雾中更显得含情脉脉。然后,视线又转向纵向的高处,可以看见在荷花的上空,轻柔的西风正徐徐吹拂而过,如轻纱般的雾气在无声地流动飘荡,偶尔有几滴稀疏的雨点落在翠绿的荷叶上,形成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珠来回滚动。通过这样横向与纵向交织的细腻描写,完整地呈现出一幅夏日骤雨初歇时的广阔自然画卷,而在这幅画卷中,荷花的形象始终占据着最突出的位置,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下片描绘了雨过天晴后的景象,“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词人笔锋一转,将视线从广阔的天地间收回到小小的船舱内:只见简陋的木桌上随意摆放着酒杯和菜肴,几位知交好友正把酒言欢,席间还有几位风姿绰约的女子在旁助兴。他们用新鲜的莲叶作为酒杯,这样的相聚是为了庆贺久别重逢,还是为远行的友人饯别?这些细节词人并未明说。很快,词人的目光又越过船舱,投向远处的风景,“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这是从船舱内向外眺望所见:层层叠叠的莲叶与娇艳的荷花(“红衣”即指荷花,贺铸曾有“红衣脱尽芳心苦”之句)仿佛在酒船前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此时骤雨初歇,天朗气清,绚丽的晚霞从摇曳的荷花丛中缓缓升起,构成了一幅多么动人的画面啊!全词以这样充满生机的动态景象作结,恰似刘禹锡笔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境,又暗合了“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的妙趣,这与上片的描写相映成趣。
4. 作品点评
全词以景传情,情景交融。想那良辰美景之中,挚友相聚,把酒吟诗,畅叙幽情,何等快意。词人怀着愉悦心境描摹景物,故而笔触灵动飘逸。尤以十八叠字最为精妙,读来如珠落玉盘,更显亲切鲜活。此与李清照“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手法相类,然彼写愁绪,此抒欢情。
# 周密《草窗词评》云:葛立方《卜算子》词,用十八叠字,妙手无痕,堪与李清照《声声慢》并绝千古。本邑学道人,胸中乃有此奇特。
清词人王弈清《历代词话》卷七
# 又葛常之“袅袅水芝红”词,句皆叠字,如唐人之宛转曲,世谓其源出“青青河畔草”一诗,然屈原《九章.悲回风》及《无量寿经》“行行相值”六语,又为葛词之祖。
清词人张德瀛《词徵》卷五
下一篇:宋·无名氏《步步娇·休执性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