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飕飕风冷荻花秋":飕飕寒风吹着水边的荻花,时候已是深秋,
# 荻花:多年生草本植物。形状像芦芜,地下茎蔓延,叶子长形,生长在水边,茎可以编席箔。荻花初开为紫色花穗,快凋谢的时候是白色。,飕飕:风过耳之声。
"明月斜侵独倚楼":今夜里斜月在天空高挂,我又独自倚凭着绣楼。
# 独倚楼:一个人孤独地在楼台上依靠着,企盼着。,斜侵:表示夜已深沉。
"十二珠帘不上钩":华美的珠帘没有挂上帘钩。
# 不上钩:谓珠帘不卷,钩即帘钩。,十二珠帘:指十二串珍珠所缀饰之帘。
"黯凝眸":凝神远望不禁愁上眉头。
# 黯凝眸:黯然神伤地凝目沉思。凝眸:形容眼睛一动不动的样子。
"一点渔灯古渡头":一点渔灯闪烁在古渡口。
# 渡头:渡口。[南朝梁]简文帝《乌栖曲》之一:“采莲渡头拟黄河,郎今欲渡畏风波。”,渔灯:渔船上的灯火。[唐]皮日休《钓吕》诗之二:“烟浪溅蓬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
宋代词人
李重元(?~?),宋代词人。其工词,词风婉约清丽。黄升编《花庵词选》和《全宋词》收其《忆王孙》词四首,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象,皆是颇具意境的佳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悲秋闺怨词。通过秋夜荻花飒飒、明月孤楼、珠帘低垂、渔灯明灭等意象,勾勒出女子独倚高楼、黯然凝眸的孤寂身影,以景衬情,抒发了深秋寒夜中难以排遣的相思愁绪与人生萧索之感。
2. 分段赏析
“飕飕风冷荻花秋。明月斜侵独倚楼”,首句“飕飕风冷荻花秋”,以叠词“飕飕”摹写秋风之声,生动展现秋风凛冽、寒意侵人之态,“荻花秋”点明时节,描绘出荻花在秋风中瑟瑟摇曳的凄凉秋景。次句“明月斜侵独倚楼”,“明月斜侵”营造出清冷孤寂氛围,“独倚楼”则勾勒出主人公形单影只、独自凭倚高楼的画面。此二句从听觉、视觉角度,借景抒情,将秋风、荻花、明月等意象组合,渲染出秋夜的凄清与主人公的孤独寂寞,为全词奠定了悲伤的情感基调。“十二珠帘不上钩”,“十二”言珠帘之多,“不上钩”表明珠帘未卷,居室仍处于封闭状态。这一描写看似在写居室景象,实则暗示主人公无心打理、懒于卷帘的慵懒与落寞心境。她独自在室内等待,珠帘未卷仿佛是她封闭内心的写照,生动刻画了一个痴情等待、沉浸在思念中的女子形象,进一步烘托出她的孤寂与期盼。“黯凝眸。一点渔灯古渡头”,“黯凝眸”,“黯”字精准点出主人公此时忧愁、黯淡的心境,“凝眸”即凝视,形象地表现出她专注远视的神情,将其满心期待又略带忧伤的状态展露无遗。“一点渔灯古渡头”,主人公凝望古渡头,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点微弱的渔灯,而非归人的客船。以“一点渔灯”这一微小且孤独的意象,与主人公的期盼形成强烈反差,愈发凸显出她的失望与绝望,将思念不得的愁苦之情推向高潮,言有尽而意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