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语诲时羽":《鲁论》教诲要及时进取,
"商书称时敏":《商书》称赞应敏于行事。
"一字该二义":一个“时”字涵盖这两层意义,
"学者盍重省":学子们为何不认真自省。
"又日新其德":不断更新自己的品德,
"成汤常自儆":成汤常自我警醒。
"三月不违仁":只有他能深刻领会其中的道理,
"颜子独深领":颜回能长时间不违背仁德。
"今日或因循":今日若因循守旧,
"明日澡即新":明日就应革新求进。
"前月或断续":上个月或许断断续续,
"此月复即仁":这个月或许还是如此。
"圣贤惜分阴":圣贤之人珍惜每一分光阴,
"于此犹兢兢":在追求学问和品德修养上更是刻苦勤奋。
"于此犹克克":将治学喻为与光阴竞逐。
"学者能用力":求学之人若能在此下功夫,
"其名曰竞辰":这种精神就叫做与时间赛跑。
"人有一大时":人生最宝贵的时光只有一次,
"一去不复仍":一旦错过就不会再回来。
"十五入大学":十五岁入大学堂,
"明德与新民":应当修养自身品德并推己及人。
"二十日弱冠":二十岁行冠礼后,
"既冠责成人":就要承担起成年人的责任。
"勤怠只数年":勤奋与懒惰的差别只在几年之间,
"贤愚系终身":而贤明与愚昧却关乎一生。
"过此为失时":如果错过了这段黄金时期,
"人不再青春":就再也找不回青春时光了。
"譬之农力穑":这就像农夫耕种一样,
"春耕而夏耘":必须在春天播种、夏天耕耘。
"耕耘苟失进":如果错过了农时,
"无复望秋成":就别指望秋天能有收成了。
"父母上俱存":父母兄弟都健在,
"兄弟下无故":家庭和睦无忧无虑。
"饱食无用心":如果整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白日任虚度":任由大好时光白白流逝。
"幼壮老复至":等到年老体衰时才蓦然回首,
"一朝忽反顾":才发现自己一事无成。
"对人语不了":与人交谈语无伦次,
"握笔书辄误":提笔写字错误百出。
"龙鳞映犬豕":曾经如龙鳞般闪耀的才华,
"面目可憎恶":如今却像猪狗一般平庸,
"哀哉复哀哉":面目可憎令人厌恶,
"追悔已迟暮":等到年老体衰才后悔,已经太迟了。
"及此尚可图":趁现在还来得及,
"勉旃须早悟":应当及早醒悟努力啊。
南宋词人
何梦桂(1228?~1303?),南宋词人。字岩叟,号潜斋,严州淳安(今属浙江)人。咸淳元年进士,他与侄何景文并称“一门登两第”。后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何梦桂的词工于言情绘景,气格沉着,造语凄清。身为遗民,入元后所作诸词,尤多故国之思。其精于易学,著有《易衍》《中庸致用》等。
1. 分段赏析
“鲁语诲时习,商书称时敏”开篇双引《论语》“学而时习之”与《尚书》“我旧云刻子,时敏于行”,以“时习”“时敏”并置,强调治学需持之以恒、与时偕行。“一字该二义,学者盍重省”点明诗旨,“一”字统摄“时习”“时敏”双重内涵,呼吁学者深省治学态度。“又日新其德,成汤常自儆”借《礼记》“苟日新”与商汤《盘铭》“日日新”之典,言修身需如日月更新,不可懈怠。“三月不违仁,颜子独深领”赞颜回“克己复礼”之功,以“三月不违仁”反衬学者当效圣贤持守心性。“今日或因循,明日澡即新”以时间递进警示懈怠之害,“澡身”喻自省,暗含“朝闻夕死”的紧迫感。“前月或断续,此月复即仁”强调修身需连贯如一,断续反复则难成德业。“圣贤惜分阴,于此犹兢兢”总括儒家“惜时”观,以圣贤为范,引出“竞辰”之志,将治学喻为与光阴竞逐。“学者能用力,其名曰竞辰。”“竞辰”传达出一种珍惜光阴的理念。学者意识到时间的宝贵,明白在有限的人生中要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提升自己。与时间竞争,意味着不浪费一分一秒,充分利用每一刻来进行学习和研究,反映出一种高效、进取的治学精神。“人有一大时,一去不复仍”直指人生关键期不可逆,呼应后文“青春不再”之叹。“十五入大学,明德与新民”引《大学》“三纲”,明示青年当修己治人,不可荒废。“二十曰弱冠,既冠责成人”以年龄界分责任,强调成年后需担当德业。“勤怠只数年,贤愚系终身”警醒治学成效系于数年勤惰,贤愚之别由此而定。“过此为失时,人不再青春”以“失时”喻青春虚度,呼应“及时当勉励”之旨。“譬之农力穑,春耕而夏耘”以农事喻学问,春耕夏耘喻治学须趁早,不可错过时机。“耕耘苟失时,无复望秋成”反面论证荒废学业则终无所得,强化警策之意。“父母上俱存,兄弟下无故”铺陈家庭和乐之景,反衬虚度光阴者终将愧对亲恩。“饱食无用心,白日任虚度”痛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庸碌之态。“幼壮老复至,一朝忽反顾”写岁月倏忽,暮年回首时方觉一事无成。“对人语不了,握笔书辄误”以细节刻画才智枯竭,语言蹇涩、书写错谬,极言堕落之态。“龙鳞映犬豕,面目可憎恶”以“龙鳞”喻才德,“犬豕”喻庸俗,对比中凸显堕落者面目可鄙。“哀哉复哀哉,追悔已迟暮”叠叹强化悲怆,痛陈虚度者临老方悔的绝望。“及此尚可图,勉旃须早悟”收束于劝勉,强调当下犹可挽救,须及早觉醒。
下一篇:宋·苏轼《南歌子·再用前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