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梅粉褪残妆":自从梅花姑娘洗掉脸上的最后一抹粉红残妆,
# 褪残妆:指梅花凋谢。,一丛:自从。
"涂抹新红上海棠":海棠醒来开始把红粉涂抹在脸上。
"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花开了春天的花事就完结,
# 花事了:指春天的花都开完了。,荼蘼:又名佛见笑、百宜枝等,属蔷薇科,初夏开花,花期较晚。
"丝丝天棘出莓墙":这时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那长满苔藓的墙。
# 莓:当即山莓、蔷薇莓一类小灌木。,天棘:即天门冬。其苗蔓生,叶细如青丝,好缠竹木上。
宋代文学家
王琪(?~?),宋代文学家。字君玉,华阳(今四川成都)人。进士及第,曾任江都主簿。天圣三年试学士院,授馆阁校勘。后官至刑部员外郎、知制诰责授信州团练副使,以礼部侍郎致仕。性孤介,不与时合,政尚简净。其诗时有奇句,词为豪放一派。代表作品有《无弦琴》《绝句二首》。著有《漫园小稿》。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描写暮春出游小园景色的诗。通过对小园不同花卉在暮春的状态描写,展现了暮春园林景色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春景变迁、时光流转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暮春小园景色的喜爱与对春天即将离去的感慨。
2. 写作手法
拟人:“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把梅花比作褪去残妆的女子,海棠好像新涂抹上红粉的佳人,赋予梅花、海棠以人的动作和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梅花凋零、海棠盛开的景象,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感与美感。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一丛梅粉褪残妆”,“褪残妆”运用拟人手法,将梅花比作卸妆的女子,生动描绘出梅花凋零的残败之态。梅花通常在冬末早春绽放,是报春使者,一个“残”字,既点明梅花已过盛期,又巧妙暗示冬去春来的季节转换。“涂抹新红上海棠”,此句承接上句,表明梅花凋谢后,海棠花接过了春的接力棒,肆意绽放。大自然仿佛是一位画家,把曾经赋予寒梅的鲜红色彩,又涂抹在了海棠之上。苏轼曾写海棠诗“东风袅袅泛祟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他不刻意描绘海棠的香气与姿态,却精准捕捉到海棠的神韵。王淇用“涂抹新红”四字,同样生动展现出海棠的独特魅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海棠的喜爱,以及希望美好事物长久留存的心愿。后两句:“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等到荼蘼花盛开过后,春天便悄然落幕。荼蘼花被视为春的终结者,它的开放意味着春的结束和夏的来临。此时,肥壮茂密的天棘取代了百花,一丝丝、一丛丛地攀上了长满苔藓的院墙。花朵的交替更迭,不仅在色彩上呈现出从红到白再到绿的转变,更象征着岁月的无情流逝和季节的更替变迁。而诗人面对此景,流连于时光,感叹年华易逝的淡淡感伤也隐约可见。
4. 作品点评
在宋代众多绝句中,描写风花雪月、山水田园、抒发情感、留恋时光的诗作不在少数。但这首诗以梅花、海棠、荼蘼依次开落,直至百花凋零、天棘出墙的过程,来展现从暮春到初夏的季节转换,视角独特,别具一格。诗人将日常生活中看似平淡无奇的景观,用平易浅近的语言和拟人化的手法细腻呈现。诗中既有自然景观的美感与诗意,又反映出诗人“随物以宛转”“与心而徘徊”的心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时光的敏锐感知与深刻思考。
# 此言春事将阑也。梅花零落,则粉褪妆残矣。而新红艳丽,又发于海棠枝上。及夫荼蘼开后,一春之花事已终。惟有丝丝之天棘蔓生而出于莓墙之上而已。
清王相《新校千家诗》
上一篇:宋·赵方《岳亭》
下一篇:宋·仲殊《诉衷情·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