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tái
chūn
èr
shǒu

朝代:宋作者:许棐浏览量:3
zuó
wēi
fēng
jīn
zhāo
qīng
hán
yán
wài
shēng
niǎo
bào
zhī
huā
liǔ
píng
ān

译文

昨夜吹拂着微风,飘洒着细雨,今晨雨后初晴,空气中透着微微的寒意。屋檐外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仿佛在告知人们花与柳已安然度过寒冬。

逐句剖析

"昨夜微风细雨":昨夜吹拂着微风,飘洒着细雨,

"今朝薄霁轻寒":今晨雨后初晴,空气中透着微微的寒意。

# 薄霁:微晴。霁:雨止。

"檐外一声啼鸟":屋檐外传来一声清脆的鸟鸣,

"报知花柳平安":仿佛在告知人们花与柳已安然度过寒冬。

# 花柳:此处指春天里的鲜花和嫩柳。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三台春曲二首(其一)》是南宋诗人许棐创作的一首六言诗。此诗聚焦初春清晨,前两句写一夜风雨后清晨的天气状况,轻柔的风雨、薄薄的雾气与微微的寒意,渲染出静谧又清新的氛围。后两句以鸟啼为引,既点明风雨未损花柳,也让画面从静态转为动态,赋予自然以生机与活力。诗人虽未直接描绘花柳之姿,却借鸟啼暗示风雨后的花柳依旧娇艳,展现出初春的蓬勃生命力。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在对春景的细腻描绘中,含蓄地流露出作者对春日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悠然惬意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宋代词人

许棐(?~1249),宋代词人。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籍贯海盐(今属浙江)。嘉熙中,隐居秦溪,构屋读书,屋子四周植梅,故屋子名曰“梅屋”。他仰慕白居易、苏轼的为人,在屋子里悬挂这两位先生的画像。家中虽然贫困,但酷爱读书,贮藏有几千卷书。其诗多写闲适之趣,较少反映社会现实,诗风质朴情真,平淡自然。其文多杂著、小品,不乏针砭时弊、愤世嫉俗之作。其亦能作词。著有《梅屋集》《献丑集》《梅屋诗馀》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三台春曲二首(其一)》是一首六言诗,也是一首春景诗。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在对春景的细腻描绘中,表达出作者对春日的喜爱以及内心的悠然惬意之情。

2. 分段赏析

“昨夜微风细雨”一句描绘出一幅轻柔的雨夜图景。“微风细雨”四字简洁凝练,点明了昨夜的天气状况,“微”与“细”生动展现出风雨的轻柔、舒缓,没有疾风骤雨的猛烈,为全诗奠定了温婉、静谧的基调,也为后文清晨景色的变化埋下伏笔。“今朝薄霁轻寒”紧承上句,描绘清晨景象。“薄霁”说明雨后天刚放晴,雾气轻薄;“轻寒”则点明雨后清晨的温度特点,寒意并不浓重,而是带着丝丝凉意。此句通过对天气和温度的描写,细腻展现出清晨特有的清新、凉爽之感,与昨夜的风雨形成时间上的承接和氛围上的转换。“檐外一声啼鸟”以动态打破前文的静谧。一个“檐外”明确声音的来源方位,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屋外;“一声啼鸟”,简洁而生动地写出鸟儿清脆的鸣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给画面增添了灵动气息,使整个场景从静态转为动态,富有生活情趣和生机。“报知花柳平安”承接上句鸟啼,展开联想。诗人赋予鸟啼以特殊含义,想象鸟儿的鸣叫是在传递花柳安然无恙的消息。虽然没有直接描写花柳的状态,但通过这一巧妙构思,既展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关切之情,也侧面烘托出风雨过后,花柳依旧娇艳、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让读者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下一篇:宋·高似孙《蟹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