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ǎo
chū

朝代:宋作者:强至浏览量:2
shēng
cán
jiǎo
rào
qiān
mén
shuāng
hán
kōng
luàn
宿
fēn
chē
wǎng
lái
xīng
shōu
yǒu
xián
yún
shēng
cǎn
dàn
shēn
rén
shì
fǎn
qín
jiàn
tài
yáng
hǎi
miàn
qún
míng
zào
shàng
fēn
fēn

译文

破晓时分,一声残破的号角声在千家万户间回荡,寒霜弥漫天空,搅乱了城中尚未消散的夜雾。街道上车马往来穿梭,没有偏僻冷清的角落,夜空中银河渐渐隐去,只留下几缕悠闲的白云。我这残余的人生黯淡无光,正该过些闲散日子,可世事艰难坎坷,反而让人不得不加倍奔波劳碌。渐渐欣喜地看到太阳从海面缓缓升起,可一群乌鸦却还在喧闹鸣叫,搅扰着清晨的宁静。

逐句剖析

"一声残角绕千门":破晓时分,一声残破的号角声在千家万户间回荡,

"霜气涵空乱宿氛":寒霜弥漫天空,搅乱了城中尚未消散的夜雾。

"车马往来无僻地":街道上车马往来穿梭,没有偏僻冷清的角落,

"星河收去有闲云":夜空中银河渐渐隐去,只留下几缕悠闲的白云。

"余生惨淡身宜佚":我这残余的人生黯淡无光,正该过些闲散日子,

"人事崎岖足反勤":可世事艰难坎坷,反而让人不得不加倍奔波劳碌。

"渐喜太阳浮海面":渐渐欣喜地看到太阳从海面缓缓升起,

"群鸦鸣噪尚纷纷":可一群乌鸦却还在喧闹鸣叫,搅扰着清晨的宁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晓出》是北宋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黎明时分的都城景象与诗人内心感受,通过清晨特有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展现了一幅动静交织的都市晨景图。诗作前半部分勾勒拂晓时分的城市轮廓,后半部分转向个人心绪抒发,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体悟。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呈现了都城晨景的丰富意蕴,又寄寓了诗人对现实处境的复杂情感,体现了北宋文人诗歌中常见的忧患意识与内省精神,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人生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宋文学家

强至(1022~1076),北宋文学家。字几圣,杭州钱塘(今属浙江)人。庆历进士,历任泗州司理参军、浦江、东阳、元城县令等职,后为三司户部判官、尚书祠部郎中。强至以文学受知于韩琦,为文简古不俗。尤工于诗,诗作沉郁顿挫,气格颇高。他的奏疏曲折疏畅,切中事情,多有裨于世用。著有《祠部集》《韩忠献遗事》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一声残角绕千门,霜气涵空乱宿氛”以听觉与视觉的意象开篇。“残角”是黎明时分渐弱的号角声,“绕千门”以声音穿透城郭的动作,勾勒出拂晓时分城市从沉睡中苏醒的朦胧轮廓。“霜气涵空”是寒霜弥漫天空的现象,“乱宿氛”则点破夜雾被晨霜搅散的瞬间,既写自然界的混沌未明,亦暗喻诗人对残夜将逝的复杂心绪。此联通过声音与气候的交织,为全诗铺设清冷又混乱的基调。​​颔联“车马往来无僻地,星河收去有闲云”视角从城市上空转向人间街巷。“无僻地”三字以车马填塞街市的实景,暗示都市生活的喧嚣不息;而“星河收去”,写银河在晨光中隐没的过程。“有闲云”以悠然舒卷的云朵反衬星河的消逝,形成天上人间的对照:一边是尘世奔忙的紧迫感,一边是自然更迭的从容态,巧妙融合市井烟火与天空意象。​​颈联“余生惨淡身宜佚,人事崎岖足反勤”由外界景象转入内心描述。“惨淡”二字直抒暮年心境的灰暗,“身宜佚”却道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本该安闲度日,却因“人事崎岖”被迫奔波劳碌。“足反勤”的“反”字尤为沉重,揭示出命运对人的嘲弄:越是崎岖坎坷,越需加倍用力挣扎。此联以自嘲口吻道尽中年文人的生存困境,蕴含深刻的无奈与自省。​​尾联“渐喜太阳浮海面,群鸦鸣噪尚纷纷”在情绪最低处忽现转机。“渐喜”二字如暗夜见曙,写太阳初升时的希望感;“浮海面”的壮阔意象更添光明之势。然而“群鸦鸣噪”却打破这份宁静喜悦,乌鸦的聒噪既是实景描写,亦隐喻俗世的纷扰不休。明暗交织的结尾,既保留对未来的期许,又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留下余味悠长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宋·吴渊《沁园春·梅》

下一篇:宋·刘子翚《秋意》

猜你喜欢